12.27–28-29

你有过“贿赂式教育”吗?

“如果你考100分,我就带你去游乐园玩”;

“只要你按时完成作业,我就给你买最新的游戏机”;

……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这样的行为。你以为这是在激励孩子吗?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贿赂式教育”。

知名育儿专家王人平曾说:父母这种看似“激励”孩子的方式,混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目的,让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把学习变成非常功利的一件事。

事前的奖励,就像一种“诱惑”,虽然当时有用,但是长此以往会带给孩子两个弊端:

一是:养成孩子“讲条件”的习惯,让孩子把“功利”放在第一位。

二是:孩子会觉得“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替父母做的”,慢慢地就会变成父母求孩子做事情。

比如:妈妈让孩子扫地,他可能会问“做了有什么奖励”,如果妈妈说“没有”,那么他就不愿意去做。父母毫无原则的“贿赂”,只会助长孩子的贪婪,最终孩子就会“反噬”父母,变得冷漠无情,变成逆子。

李跃儿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首先是让人成为人的,是提升人、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长智慧、传达知识的。”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养大”就可以了。教育更需要为孩子搭建健全的心理,培养乐观的性格,给他充满爱的情感,塑造他的人格魅力。

教育孩子,就是这几个字:真诚、尊重、接纳、鼓励。

12.28

不少家长反应说在家孩子不写作业,接着就是数落孩子的一大堆缺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知道吗?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曾说:“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关键在如何引导。”当父母做对了,孩子自然会变得更加自律和优秀。

这4个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方式,请收下。

1.给孩子设置专门用来写作业的空间,布置得尽量简单。

让孩子养成一迈入这个空间就能自觉开始学习的好习惯。

2.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维持专注力的时间,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

懂得利用孩子的天性,张弛有度,才是真正优秀的家长应该做的。例如,10岁孩子维持专注力的时间是20-50分钟,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写半个小时作业后休息十分钟,给孩子留出缓冲的时间,避免出现焦虑情绪。

3.根据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规划学习时间,建议遵循“从难到易”的原则。

“作业中最难做的是哪一科?最简单的是哪一科?是否有需要背诵的作业?”根据孩子的回答合理安排写作业的顺序。

4.陪伴但不监督,做孩子的“学习搭子”,而不是“监管者”。

家长若是想陪孩子写作业,可以拿本书或是报纸在旁边看,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沉浸在学习中。

陪孩子写作业的四个窍门你也可以试试。

1、装傻

千万不能比孩子懂,你一懂孩子就不需要懂了。让孩子来解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2、装弱

你一凶孩子就紧张,一示弱,孩子就特别有主见特别会安排。

3、装愣

千万不要比孩子急,你一急孩子就不急了。孩子觉得父母指望不上,就会自己完成。

4、装憨

你要是慌,孩子比你还慌,憨一点看淡一点,孩子一乐心态一放松,就把错题做对了。

12.29

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何做到“有话直说”:

1.觉察自己的真是情绪 ,并真实地表达。

你是否也发现了,每当我们用带有消极攻击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时,其实背后都隐藏了一个真实需求。比如明明孩子只是在向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却指责他们:“说过好几遍了,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还是不会?”其实有可能只是我们当时的情绪不佳,把怒火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而已。

如果能觉察到这些,那么再次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可以真实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这会情绪不好,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希望你可以帮助我。”

只有觉察到情绪,才能不带着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把反问式的责骂、挑刺,变成对自己需求的简单陈述。让孩子简单明了地知道该怎么办,而不是在对父母话语和情绪地反复猜测中忐忑不安。否则,孩子在一次次“做什么都无法让父母满意”后,会习得性无助地开始抗拒和父母的沟通。

2. 坦诚自己的无助。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大多数时候,父母容易站在高位自恋中去教育孩子,比如不允许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愿意在孩子面前示弱等等。所以,偶尔向孩子坦诚自己的无助,没什么大不了,这就和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坦诚自己真实的需求一样,是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父母。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真实,才能和父母的心走得更近。

说白了,亲子间的坦诚,是一种变相的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完整的、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个体。这种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在被父母需要中,发展出更健康、健全的品质。

而且,一个能接纳自己所有方面的父母,也必然能养育出接纳自己所有存在的孩子。这些,都能让一个孩子,在长大成人后,面对各种压力和变化时,依旧能勇敢地前行。

因为,在这种养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内核是稳定的,他们无需过度揣测别人的想法,只需按照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去做出判断即可。这样的孩子,势必不会太内耗,也更不会太焦虑。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97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