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文化圣火,传华夏精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传承,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魂与智慧,续接起华夏大地的血脉与根骨。
从古老的龟甲兽骨上镌刻的甲骨文,到竹简丝帛上书写的篆隶楷行,文字的演变是文化传承的鲜活印记。诗词歌赋里,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亦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传统技艺中,从精美绝伦的苏绣蜀锦,到巧夺天工的榫卯结构,无一不是先辈匠心独运的结晶。在苏州,刺绣大师姚建萍秉承家学,融入创新技法,让苏绣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其作品细腻逼真,将千年绣艺传承发扬;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凭借精湛技艺和敬畏之心,使一件件破损的文物重焕生机,如古钟表修复师王津,几十年如一日,让宫廷钟表的齿轮再次精准转动,延续着历史的时间脉络,这些都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传承,是在民俗节庆的烟火气息里,让古老仪式重焕生机。春节时阖家团圆的年夜饭,元宵夜花灯璀璨的街市,端午日龙舟竞渡的呐喊,中秋月下共赏婵娟的思念……每一个节日,都是文化传承的节点,将民族的情感、信仰与价值观代代相传。潮汕地区,每逢春节,英歌舞以豪迈矫健的舞姿穿梭于街巷,舞者们画着脸谱,手持木棒,演绎着梁山好汉的故事,这不仅是对传统武术舞蹈的传承,更蕴含着当地民众驱邪祈福、团结奋进的精神寄托;在贵州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历经数百年岁月,村民们沿用古老工序,用构树皮制作纸张,承载着文化与技艺的传承,远销国内外,为文化传承书写新的篇章。在民间艺人的指尖、舌尖与足尖,在百姓人家的门扉、窗棂与灶台,文化传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心间,成为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的底气与力量。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