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舍离的怀念

12月21日,是印度之行的第六天。我们去吠舍离朝拜。由于印度政府新近发布的有关公民资格证的法令遭到一些人的抗议,印度多地出现抗议者阻断交通的事。我们从早上7点出发,沿途九次被堵,每次通不过只好改道绕行,这样直到下午3点多才到达吠舍离。

吠舍离又叫毗舍离,在佛陀时代即是印度著名的商业城市,相当富庶。现在看来,这里也明显比较富裕。沿途所见,多是绿野平畴,可谓赏心悦目,进入吠舍离后,看到人们的住房状况也较前几天其他地方所见为好。路边卖水果与旅游产品的小卖店也相当整齐。乞讨的人虽还不少,但比瓦拉纳西、菩提伽耶和王舍城少多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感觉也好得多,不觉得压抑。

但在街上看到两处儿童上学的情景,是在露天席地而坐,课本放在怀中,比中国一些落后地区山里娃的学习环境还差很多。

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吠舍离,日后亦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里,佛陀首次接受了姨母大爱道等女众出家成为僧伽,这是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佛陀晚年重要的施主庵摩罗女,是吠舍离人,她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妓女,见到佛陀后生起大信心,为了赶回去备办食物供养佛陀和僧团,她让车子一路奔跑,途中与相向而行的一群富家子弟的车子碰击,当这些富家子问明原因后,愿意出百千重金请她让出次日供佛的机会,芒果女一概拒绝。在供养佛陀与僧团后,她听了佛陀说法,心开意解,证得初果,并把芒果园供养佛陀与僧团,后出家成为比丘尼。她与频婆娑罗王所生的儿子耆婆,后来也成为佛陀的弟子,是当时著名的医者。芒果女的经历,似乎在告诉人们,只要遇到真师正法,生起大信心,转凡入圣或说证果解脱并没有今天的人们想象的那么艰难。

世尊涅槃前几个月,从王舍城出发,渡过恒河来到吠舍离,在这里留下很多珍贵的遗教。吠舍离还是佛涅槃后一百多年七百阿罗汉第二次结集佛经的地方,那次结集史称七百结集。

从大和尚的讲解中,我们还听到一个与吠舍离有关的震撼心灵的故事:

佛陀在涅槃前三个月,在这里最后一次集合比丘,宣告他将于三个月后涅槃。之后,九十多岁的大爱道比丘尼与五百比丘尼因不忍见佛入灭,在这里提前入灭。佛陀亲自为她们举行火化,办理后事。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史献出处,也未能考证其历史真实性如何,但佛陀即将涅槃的信息对当时的佛弟子特别是出家众会造成怎样的震动与冲击,是不难理解的。舍利弗也是因不忍看到佛陀入灭,回到故乡那烂陀,在佛陀涅槃之前离世。而作为佛陀的继母,亲手把佛陀抚养成人后来又跟佛陀出家的大爱道比丘尼,此时此刻,又情何以堪!那五百比丘尼,应该就是当初随大爱道出家的释迦族五百女子,佛陀既是她们至为敬爱的恩师,又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得道的圣者,不执着于情感,但并不是冷漠无情的人。在南传《相应部》看到,舍利弗入灭后,舍利弗的侍者带着他的遗骨(舍利)来见阿难,阿难带着那位侍者去见佛陀,向佛陀报告,在佛陀面前,阿难为舍利弗的离去痛苦哽咽,感伤人天眼灭……每当读到这段经文,总禁不住热泪盈眶。

吠舍离遗址的主要标志是一座圆形的砖塔,塔旁有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阿育王石柱,石柱旁是一个大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的长方形水池,我猜想应该就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猕猴池。大砖塔有人叫它阿难塔,据说阿难入灭前,因为他的大施主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和吠舍离的离车人都想得到他的舍利,于是他便于吠舍离附近的恒河上空现大神变,分身入灭,让两国各得一份,吠舍离的一份便存于这个塔內。

在佛陀的僧团中,阿难是最受女众尊重并喜爱的一位尊者。因为他不仅是佛陀的侍者与堂弟,又是一位通达经教的比丘,还是一位美男孑。此外,佛陀当初不答应姨母与五百释迦族女子出家,是阿难再三说情,才蒙佛准许,这应该也是女众喜欢阿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阿难,后世佛弟子都知道他在第一次经典结集中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的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经典结集之前,阿难尚未证阿罗汉果,所以大迦叶不许他参与结集,阿难专精禅修一周,在经行中证阿罗汉果之后,才获准参与。然而,似乎很少人注意到,在《增一阿含经.序品》中,有关的情节却是正好相反,这里说的情况是:佛陀涅槃后,大迦叶思考结集佛陀的言教,以使正法流布,他想“谁有此力集众法”?答案是只有阿难堪当此任,所以请阿难出来承办,但阿难谦辞“吾不堪”,说迦叶才是世尊倚重并以法托付的老资格比丘,而“迦叶报言虽有是,年衰朽老多忘失。汝今总持智慧业,能使法本恒在世。”并且大迦叶还说他凭自己的肉眼丶天眼、慧眼及他心通,看到一切众生,在此件事上,没有谁能比得上阿难尊者。然后是大梵天王、天帝释、四大天王、弥勒菩萨与大迦叶一道,哀请阿难,担当结集重任,“使如来教不灭尽”。阿难这才慨然应允,担纲结集。究竟哪种说法是真?哪种说法是假?这一佛教史上的疑案,显然与佛教部派分裂有关,值得研究。而且也似乎在暗示人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佛经,乃至一些人所说的原始佛经,也应作如是观。

如果说菩提伽耶给人的印象是神圣而庄严,鹿野苑给人的印象是神圣中有苍凉,吠舍离似乎显露出更多母性,让人感到美好、温暖。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7999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