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六个信号
来源: 券商研报精选
据统计局,12月制造业PMI 50.1%,较前月小幅回落0.2pct,仍然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指数为52.2%,较前月大幅回升2.2pct。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经济继续环比改善,全年5%的增速或已稳。总体上看,12月制造业PMI虽然小幅回落,但建筑业和服务业均较前月环比改善,这使得12月综合PMI(对应生产法统计)进一步升至52.2%,四季度均值达到51.3%,较三季度高出1.1个百分点,接近一季度高点51.5%。12月PMI指向经济环比继续改善,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高于5%,实现全年5%的经济增速或已成定局。
第二,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主要是生产端拖累,而需求端各项指标均有回升。12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回落0.3pct至52.1%,全年来看仍然处于较高位(1-11月均值在51.1%)。而与需求相关的制造业新订单、在手订单、采购量和进口指数分别环比回升0.2pct、0.3pct、0.5pct和2.0pct,订单增长带动采购量回升,需求端自四季度以来连续三个月回暖。具体到行业来看,主要是消费品制造业回升较快,背后或是“两新”政策的拉动,以及年底本身是季节性消费高峰,消费品制造业PMI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回升0.6pct、接近1pct,均达到53%以上的高位。
第三,抢出口现象或在持续。12月新出口订单继续回升0.2pct至48.3%,不过幅度在缩窄(11月环比0.8pct)。从海外制造业景气度来看,12月美国PMI初值为48.3%,环比下滑1.6pct,也低于预期的49.5%,欧元区则与前月持平,这反映外需仍然处于降温过程,而国内出口订单的增长,可能仍然源自担忧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抢出口效应。
第四,价格继续承压。尽管需求端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价格却继续下滑。12月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分别回落1.6pct、1.0pct至48.2%、46.7%,均处在收缩区间。虽然订单增加,但出厂价格回落,指向需求端修复部分弥补了供需缺口,但幅度仍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提振内需。而且,企业可能担忧2025年出口因关税不确定性而回落,表现在预期上,制造业经营活动预期回落1.4个百分点至53.3%。
第五,建筑业景气度淡季回升。12月建筑业PMI回升3.5pct至53.2%,达到下半年以来最高,尤其是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7.9pct至51.4%,为全年最高。通常而言,四季度北方地区逐渐进入霜冻期影响项目施工,一定程度上拖累建筑业投资的修复程度。而今年12月建筑业的反常表现,可能与化债资金下达有关,根据金融时报,“专项债资金到位会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11月全国约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尽管债务置换多用于归还隐债,但在效果上为地方财政松绑,腾挪出财政资金以用于项目建设,使得基建项目现金流或得到改善。这也可以通过观察建筑资金到位率提升来印证,据百年建筑网调研,截至12月24日当周,样本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为65.7%,较11月26日上升0.8个百分点。往后看,年初财政或靠前发力,关注建筑业景气度回升幅度和持续性,及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
第六,假期临近带动消费回升,资本市场回暖也推动相关行业继续增长。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回升1.9pct至52%,达到今年以来次高(3月最高为52.4%),新订单环比回升1.8pct至48.2%,为今年以来最高。分行业来看,主要拉动项是零售、娱乐和出行行业,背后或是节假日效应的拉动。同时在9月下旬以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的背景下,金融业相关景气度继续高位回升,四季度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均在55%以上,较三季度明显提升。
对于权益市场而言,行情更多取决于后续政策力度。12月制造业PMI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上,全年5%的经济增速或已稳,不过价格指数依然处于收缩区间,叠加后续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不确定性,对出口或存在一定 扰动,提振内需仍是推动基本面修复的关键抓手。 往后看,在2025年3月两会之前,权益市场或将继续处于政策“空窗”阶段,春节之前的行情或偏震荡,此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稳住楼市股市”等政策表述将为震荡行情形成底线支撑。而在春节至两会期间,政策预期或催化“春季躁动”效应,权益行情有望迎来一轮修复。
对债市而言,对基本面改善仍不敏感。数据公布后,长端利率基本没有波动,10年国债活跃券(240011)全天下行2.35bp至1.66%,再度刷新历史低点,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下行2.8bp至1.91%。当前债市的主要矛盾在于市场过度抢跑货币发力预期,久期极致拉升伴随收益率历史低位。开年之后,止盈和配置力量或同时存在,如果监管等利空因素持续扰动,止盈的力量可能引发债市快调。而如果调不动,则可能继续挑战新低。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如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流动性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