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优秀校长的三个标准01
作者|林忠玲(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原副局长)
一、校长领导: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与潜能
眼中有光,这是从对事业热爱的角度说的。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眼中发光可能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形:谈起自己深爱的人,说起自己迷恋的事,议起自己钟爱的物。这种“光”的发出,是深藏在心底里的挚爱能量发送出来的。
如果一个校长在说起校园里的人和他们故事来,眼中能够发光,甚至情到深处时能饱含热泪,这表明这个校长内心的精神宇宙是强大的,他能在任何时候用对教育宗教般的情结,寻觅教育的美好,抵御来自外部反教育力量的侵蚀。
校长眼里的光,是对教育天然热爱的光,是对创新饱含热情的光,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光。
手中有纲,这是从校长的治理模式来说的。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速,中国基础教育正在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在传统的学校发展模式里,学校的正常运行、优质发展,往往更多地依靠校长的个人经验、个人魅力。由于过于倚重人为因素,常常出现“人离政息”的窘境。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管理的态度,通常是“你不要管我,但你不能不理我”。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与潜能。现代管理理念提出,能用结构解决的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不用会议。
我认为,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凸显结构的稳定效用,要提倡用具有理性色彩、科学精神、现代意识、实践取向的“纲”引领组织走向卓越。这个“纲”就是学校组织成员的公约,是学校里一切人和事应该敬畏的“法理”“道理”和“情理”。
基于纲要进行管理,要成为一种自觉与责任。当然,手中有纲的前提,上位的要有总纲,定好朝向;下位的要有子纲,清晰每件事的操作指南。
心中有课堂,这是从校长专业领导力角度说的。课堂无疑是学校最核心的部位,也应该是校长心心念念的地方。如果一所学校的课堂普遍处于模式陈旧、效率低下、学生厌倦的状态,校长别去奢谈什么教育情怀、课程领导力。可以说,课堂学习的生态如何,是衡量校长专业引领力的“晴雨表”“风向标”。
有些校长惯于把课堂不理想的“锅”甩给老师,认为老师不思进取,乐于躺平。人都是有惰性的,不会轻易放弃处于舒适区的安逸。校长领导课堂的使命,在于清晰地洞悉课堂变革的趋势,不断地唤醒那些不想醒来的人。校长对教师发展是否负责,就看有没有为教师提供工具和方法,让他们有勇气有底气向着未来世界站立。帮助老师实践新课堂,这是新课标背景下校长的首要任务。
一个校长的心中是不是有课堂,从平时多进课堂听课,从评课带有鲜明个性的课堂主张,用新课标的理念站在专业角度交流观点并给出建议。惟有多花时间走进课堂现场,坐到学生身边,看到课堂的真实,才能找到课堂变革的路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