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酒
原创
在日本的最后一晚,喝的梅酒。
甜,低度,有话梅香,但多饮易醉。
好的梅酒,原料只有:梅子、糖、酒。
梅酒(うめしゅ),显得很“日本”,但是至少,青梅是从中国传来的,大约在4000年前的弥生时代,成为他们最宝贵的果树之一。
最初和中国一样,梅子被用作汉方药材和观赏用,也被当作调料使用等增加食物的风味,事实上盐渍青梅这样的食用方式,中日两国都是从数千年前就开始的传统。
到了汉末三国,人们开始流行热酒时放几颗当季的青梅,既可以增加风味,又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除由于酿酒技术不发达造成的酒的浑浊以及恶劣口感。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南宋。
再后来,就出现了梅酒。
但是梅酒具体的发祥地是中国还是日本,目前已不可考。
与现代相似的梅酒以及梅酒的制作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只有日本江户时期(1697年)的《本朝食鉴》。
是枝裕和的电影《海街日记》有做青梅酒的场景
在大众普遍的印象中,梅酒就是用青梅制作的,不过事实上作为果实浸渍法制作的利口酒,各种各样的梅子都可以用来制作梅酒。而且即使是“青梅”,也只是指梅子的生长状态,并不固定指一个品类。
梅酒的制作其实十分简单,首先需要有一个干净的密封罐子,然后准备新鲜的梅子,糖(冰糖、黄冰糖、白砂糖、黑糖均可),酒,然后将糖和梅子均匀混合,放到罐子里,加入没过材料的酒就可以了。
不过日本的酒税法规定,浸泡梅酒的酒液,酒精度需要不低于20%,且不能有发酵行为,所以梅酒的基酒以烧酒居多,也有使用伏特加、白兰地、金酒、威士忌、朗姆酒甚至龙舌兰酒的。
酒税法改订之前,日本民间自制梅酒是违法的。1962年酒税法改正后,更多的家庭才开始自制梅酒等果实酒,由于非常受欢迎,流入市场的梅酒会使用各种添加剂和劣质酒精。
2015年“日本洋酒酿酒工会”推出“本格梅酒”的定义:仅以梅、糖类、酒类为原料,无酸味剂添加,才是正宗的梅酒。
本格,在日语里是“传统、经典”的意思。
这两者都是梅树,但我们说的“青梅”、“梅子”大多数指的都是果梅结的果实,梅花一般是花梅开的花。果梅主要用于果实的食用,花梅主要用于观赏。
乌梅&话梅&酸梅
都是用梅子加工成的,每年大量的梅子都被加工成果脯。还有不少被加工成饮品或者用来制酒。各类青梅浸泡的酒,要比梅子鲜果更加的有市场。
因为酸。鲜果梅子很少进入市场。尤其是青梅,它是不成熟的梅子,吃起来非常酸,酸得足以“望梅止渴”。
梅子&杏子&李子&西梅
杏子和李子大多数用来鲜食,而梅子则大多数被用来加工成各类果脯。
三者的亲缘关系非常近,有些品种的梅子外观与杏和李子也非常相似。欧美人通常把梅子和李子混淆,都叫成“plum”。
而我们说的“西梅”,是“Prunus”这个外来水果的中译,实际上,西梅不是梅子,它是李子,而且也不是中国李子的品种,是欧洲李的血脉。
因为酸,梅子才适合加糖做成果脯,泡成果酒,从而与喜欢酸酸甜甜口感的女生联系起来。
而我更愿意把青梅与少女相关联。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在更早的《诗经》中有一首《摽有梅》,也被认为是“最早描写少女怀春的诗章”,“摽有梅”,即采打梅子。
诗的第一段大意是:
梅子纷纷落地,还有七成在树。
追求我的士子们,不要误了好日子!
少女以青涩酸甜的梅子自比,一半娇俏,一半焦急的样子,因为年纪比“绕床弄青梅”的时候要大些了。
但是还有一个“青梅煮酒”的问题也绕不开:究竟是怎么“煮”的?
比较合理的推测是:将青梅果实加入酒中,用温火加热,使酒香和梅子的酸香融为一体。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种做法,刚好是到了汉末三国时开始流行的,既可以增加风味,又可以改善口感。
要说风雅,还得是我们老祖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