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狱——地域常有,而超度不常有

《破地狱》如何拓宽了地狱与超度的边界,也希望更多正经历地狱的人得一场超度。

破的前提:不要美化

人类的文化,大多起源于祭祀。而祭祀,就是渺小在无常面前无奈抗争的起舞。

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无论理性如何受到推崇,只要生老病死一日未完全可控,迷信就一日不会消亡。这是殡葬仪式长盛不衰的根基,亦是本片将“破地狱”美译为“The Last Dance”的原因。

但除了英文译名之外,本片对于死亡的刻画堪称地狱般真实,让观众仿佛去地狱门口晃了一圈,随之得以尝到一种劫后余生的舒畅。

比如,电影没有美化死亡。

开场还没几分钟,我们就和刚入行的道生一样,在自以为做了些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一堆腐骨的视觉暴击。

看着丧礼经纪从不知年份的陈骨上,一点点剔除残留的毛发和组织,肯定会有观众后悔饭后来看电影的安排。

更别提后面帮尸体做防腐、以年轻演员陈珮欣为本体制作的女尸翻模……

回想以往的华语影视作品,真实展现或是处理尸体的情节虽不少见,但多数出现在刑侦类作品中。而故事片中的死亡,多因担心观众接受度而降低尸体的存在感,有些尸体甚至因为上妆过度而靓过生前。

《破·地狱》是传承丧仪文化的电影,但它也在用每一个镜头语言告诉你,无论生前何人,无论死后如何大搞丧仪,都不过是白骨一堆,腐肉一坨。

电影亦没有美化殡葬行业。

同样做继承传统的主题,内地影视往往会聚焦传统之精妙复杂,从业人士之坚贞,但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因而青黄不接。本片初看类似,实际却反其道而行。

深度老龄化之下,香港殡葬业反而成了经济寒冬中极少数稳定的行业之一。前辈明叔说,“这一行有心跳、有呼吸就会做”,可见行业门槛之低,堪称一个没面子有里子的好工作。

《破·地狱》坦诚地承认,无论叠加多少传统光环,今天的殡葬行业也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员,也有很多视逝者为鱼肉、在打斋时偷偷用手机看球、上班穿道袍下班拜耶稣的人。

说到底,你家的人生大事,人家的朝九晚五。都说上班如上坟,行尸走肉还不是大多数么。

正因如此,文哥与道生才仿若地狱里的活人一样稀罕。没人见过地狱,但如果它存在,能破地狱的人必是这副模样。

真实呈现死亡与地狱,才让“破”有了合理性。

亲眼看过尸水与腐骨,才知有心跳、有呼吸,何其美好。

而行尸走肉地度过任何一天,又何其遗憾。

破的矛盾:同在地狱,先渡何人

预告片中的这句“生人都有好多地狱”,相信很多人没看电影之前就记得了。

相比直面死亡与殡葬的真实,本片更大胆的应该是并没有流于喋喋诉苦,而是通过几次详略冲突,沉默却坚定地叩问着观众一个问题:

当一个社会里,死者与生者同在地狱,到底破地狱是应该死者为大,还是生者为先?

请注意,在这个问题里,死者与生者的范围不妨拓展一点。

让我们从狭义到广义地走一走这几场“救生抑或救死”的冲突,相信中年观众会感受更深。

第一层,活人地狱。

甄小姐的儿子已长眠近半年,而接受不了幼子夭折的她拒绝为遗体下葬或火化,坚持寻找肯帮她做遗体保存的人(注:在香港,入殓后可存放于义庄)。

在接不接这单生意的问题上,道生与文哥爆发了第一次正面冲突,结果是两人无法互相说服,但文哥让步达成了合作。

作为敬畏鬼神地狱的内行,文哥的发言完全是从先渡死人出发:

“我老婆当年死的时候,我想死一样,我也不舍得啊,我都照样送她走。小孩现在到了站,你不让他转下一班车,就是不让他投胎,那他不就变了孤魂野鬼?(活)人不可以这么自私的!”

这一场戏,道生没有反驳。

你可以解读为他是愧疚于见钱眼开的不纯动机,毕竟谁都无从考证,他是否是阻断幼子投胎大计的帮凶。然而谁都看得出,母亲只要一天没有如愿,就一天不肯走出这活生生的地狱。

你可以说这个母亲是自作孽,但一个母亲做了什么孽,要遭受这场丧子之劫?又何至于被冠以“癫婆”的污名,不配有一个人站出来渡她一回?

道生,粤语谐音“渡生”,注定会选择先渡生人。

从这一次开始,他看清了自己与传统治丧理念的不合之处,决心不再邯郸学步,而是做一个以超度活人为先的丧仪经纪。

第二层,穷人地狱。

“这个世界最难熬的,是穷。”

当明叔向文哥介绍道生时,认为急着赚钱是他的优点,因为工作动力更强。但清高的文哥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贪财的人没资格入行,所以他多次强调道生是外行,也常用贪财来明嘲暗讽。

看在合伙的面子上,道生尽量过耳不闻。

直至那晚茶餐厅,也许是胸中块垒堆到了喉头,也许是独自吃饭的文哥心有不忍,他终于鼓起勇气跟这个清高又古板的老头解释,也帮无数中年香港人说出了积压几年的心里话:

50多岁还没熬到财富自由,不是他好吃懒做。

香港过去几十年的红利,被金融和地产独享。其他行业的普通香港人,很难在物价飞涨之下留多少积蓄。熬到做老板还攒下一间房的他,已是很不容易。

疫情之中,他在关门避险与负债经营之间选择了后者,谁知疫情持续整整三年。而疫情后,本地人缩减开支,游客减少,贷款利息飞涨,他摘得下口罩却摘不下债台高筑。

电影中涉及了东、西宗教,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说,贪是原罪。他们为勤劳节俭许诺了死后的天堂、来世的幸福,却对努力却仍贫穷的现世不公三缄其口。

《M型社会》中指出的收入及资产两极化趋势,正在全球上演,疫情后更为普遍。一边是越来越少的、呼吸就能赚钱的人,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更加辛苦却无法阻止积蓄下滑的人。二战后的中产增长时代,已成历史。

文哥能清高,不过在于有张稀缺的行业牌照,有房无贷,也还清了子女债。

道生与文哥的诸多不同,有性格造成的,也有时代造成的。但强说道生没有资格入行,不过是文哥一叶障目。

说到底,有什么资格不资格,但看有心没有心。为死人守资格,断他人生路,可不是“破地狱”的初衷。

文哥开不了口,但他把执照无偿地传给了道生,也在遗书中承认自己被道生说服。

希望现实中各行各业的老前辈,在指责年轻人满眼是钱、没资格从业的时候都想一想:

大自然的一切本是免费的,是谁制定了城市里收费的规则,又把年轻人带到这些地狱里煎熬呢?他们自己的资格,到底是源于更高的天资,更高的艺德,还是纯粹早生了几十年呢?

第三层,女人地狱。

“喃呒传男不传女,传统来的,可以的话我就做啦!”

女性困境,本片讲得或许不好,但是在一部两大男主的电影里,把女人困境放进压轴戏,是我没预料到的。

其实最终聚焦郭文玥之前,前面几位女人的故事已值得玩味,当然这未必是导演有意安排。

比如那个少子夭折的故事里,孩子的父亲去哪里了?是没陷入与她一样的悲伤,还是也觉得她疯了?

比如那个中年丧偶的故事里,妻子与同性恋人是婚前还是婚后相识?让她不能在生前挣脱这段无爱婚姻的,是世俗的眼光还是物质的压力?

说回郭文玥,电影对她困境的表现虽然脸谱化,但也算全面。

在家里,她比哥哥更愿意继承爸爸衣钵,但被天然剥夺了资格,只能更努力地自谋出路;

在工作中,她是女救护员,在施救的时候更容易遭遇病人家属的质疑;

在双方自愿的关系里,我们无从知道那个同样有错的男医生,有没有也在大庭广众下挨一耳光。

曾经,郭文玥始终觉得,家里的地狱是父亲一手打造的;但葬礼上父亲同行的反应,应是让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地狱其实是来自父亲一生所处的世界。

而父亲,不过是到死才有胆量,为她破一次地狱。

东亚女人面对的地狱,有些像破地狱的行规,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明面歧视;而更多的,则像棺材一样,明明死了很久,明明内核只剩一捧灰,还是深埋在这片文化的土壤中,世世代代难以撬动。

第四层,中年地狱。

“我为了我的儿子我一定要自私啊,我不想他像他老爸一样,困在红磡一辈子啊!”

把这一层放在最后,并不是因为这一层最苦,只是前几层多是无奈的承受,而这一层有熬心的抉择。

文哥的长子郭志斌,是靠父亲赏饭的儿子,是听老婆安排的丈夫,是不如妹妹独立的哥哥。

诸多身份里,没有一个需要他做主,而他也惯于被人做主。哪怕是认识不久的道生,都能找到他一条软肋来拿捏他。

他没有脾气,没有信仰,也没有本事,看得人不得不说,扑街真是条好命的寄生虫。

所以当这个看似应该接受任何安排的人,第一次违逆妹妹安排的时候,我们都和郭文玥一样震惊,也才意识到这个看似躺赢的寄生虫,其实也在地狱里煎熬。

父亲拜道家做破地狱,儿子进名校却要父母信基督。他是无所谓信什么的,却信什么都是错;

父亲中风需人照料,可儿子错过了本地名校又只能移民谋出路。他是没什么本事,可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分身来解这困局。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地狱,恰如前文“渡生还是渡死”的抉择:先还父母恩,还是先尽父母责?

这一次,为了儿子多一条生路,他只能把父亲的余生之路拜托给妹妹,挺身做一次逃兵。

这种地狱独属于香港这种折叠过于严重的大城市,三六九等从小划分,父母的阶层决定孩子的起跑线,而M型社会又不进则退。更多的中年人已如道生一样,为了逃避这种地狱而自断。

“我们没问过他意见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给他两个大包袱,这样对他公不公平啊?”

访问中有人问黄子华,最后道生那段决心做孩子父亲的释怀自白,是否也代表他的心声?

这个年过花甲却单身无子的脱口秀演员笑笑说:“澄清下,那是导演的心声,不代表本人立场哈。”

想起余华最近有本文集,标题叫《我们活在巨大的差异中》。一个写过《活着》的人,还能为感受到的差异动笔,本身就说明这差异是何等骇人。

生儿育女本是天性,想给子女最好的更无可厚非。如果中年人地狱不得消解,只怕白事的生意会一直好过红事。

破的意义:有路可出,近乎天堂

破地狱这个习俗,并不代表打破了地狱,只是象征喃呒师傅打开地狱之门,引导先人亡灵从地狱中脱离出来,早日轮回。

即使在迷信的想象里,老祖宗也没想过能消灭地狱,而只是为在乎的人破出一条生路。

道生没有跳过一次破地狱,却从始至终在为人为己破地狱。

小孩无法复生,至少把母亲当作客人来尊重,尽力达成她的心愿,让她早得解脱;

红事做不下去,就带着伙计做白事,还清债务,从头开始;

改变不了老祖宗的规矩,起码可以在老友的葬礼上,顶住压力让他女儿完成一场破地狱;

不做父母或许免入地狱,但若不离不弃的人生伴侣坚持,地狱似乎也值得走一遭。反正他双亲已逝,比起郭志斌已经算轻松上阵。

【人海茫茫,能坐同一班车,都是极深的缘分,也不必在意何时到站,好好享受这一趟旅程,已经是赚到了。死者已逝,而地球上,终究是活人的道场。】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12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