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阅读:教育写作的多元视角》随感所思
昨天晚上我参加了大夏写作共读群的《跨界阅读:教育写作的多元视角》的线上沙龙,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机会,不仅有机会面对面与教育专家、大咖和老师们交流,同时也没有了因为培训费多少而捉襟见肘的犹豫不决,因为这是公益的学习交流,所以我很珍惜。
首先演讲的是唐隽菁老师,简明扼要的带我们看了一系列书籍,并指导我们如何从书籍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教育写作能力。唐老师一气呵成讲了好多本书,每本都可以学到不同的写作方法,我发现手机无法截图,但又担心时间久了自己又忘了,急得我赶紧拿出笔和本子来记录。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好像还是在学生时代,嘿嘿,也许今天我又成为了一名学生,一名学习教育写作的“小学生”。
唐老师强调无论是教育写作还是文献综述都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重述,写下来的有助于真正理解。如果你说不清楚,就表示你自己也不明白。通过唐老师介绍不同书籍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分享自己和学生写作的经历,以及分享凌宗伟老师写作的习惯,我体会到写作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我需要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习惯,要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艰深的理论。当然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唐老师也提出我们可以像手电筒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从而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顾思齐老师出场后,我惊讶于她的年轻,但对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这个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老师都自叹不如。希望我也能坚持下去,品尝到顾老师分享教育写作带来的喜悦。
张莉莉老师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一线老师的教育写作困境,让我有了同频共振的感觉。所以张老师分享的教师写作的困境突围之道,我认真进行了记录:
1、时间少可以合理安排和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节假日整时间。
2、主题难定,可以切入点小,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清晰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无论是紧跟国家层面的热点还是提出新问题,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罗列,更重要的是“综”和“述”,还可以延伸研究述评。
3、内容难原创:首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找到教育教学情景中的“真问题”。其次可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通,开展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问卷拟定等方面的基本学术训练。
两个小时一晃就过去了,我本以为这次学习交流的沙龙结尾,没有时间回答我学习交流前提出的疑问。没有想到策划编辑程晓云老师却一直惦记着我学习交流群里提出的疑问,主动帮我提问,突然觉得特别幸福,原来被惦记是这么幸福。
《教育写作》的作者颜莹老师回答了我关于微课题中文献综述的困惑,让我感觉自己读的书真是太少了。颜老师娓娓道来,我也逐渐意识到文献综述是微课题进行研究的前提和价值体现,正是有了文献综述才可以少走弯路,也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研究。
两个小时的分享虽然是短暂的,但对我的冲击是巨大的。什么语言都不如行动有力,那我用自己的语言来重述这次线上沙发,内化这次分享的收获。最后真挚的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专家、大咖和老师们的帮助,有你们真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