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维光场显微成像技术,突破对神经科学研究意味着什么?
这项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开发的新型三维光场显微成像技术,确实是个大新闻!想象一下,在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里——大脑,科学家们现在能够更深入地窥探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是一次飞跃。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听起来有点儿抽象,但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就像是给研究者配备了一双超级眼睛,让他们可以在活生生的小鼠大脑里“看”到数百个神经元同时工作的样子。以前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来观察大脑活动,比如电极记录或者二维成像,而现在这种新技术让研究人员能够以三维视角来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且是实时的!
这项技术能够对小鼠脑三维神经网络中数百神经元的膜电位进行高速同步记录,为解析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通过这项技术,研究团队能够记录清醒小鼠初级视皮层中数百个神经元对光栅视觉刺激的反应特性,并成功鉴别出具有不同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特性与该区域已知的神经元特性相符。
此外,该技术还使得在清醒动物中进行三维神经网络的功能联接分析成为可能,与膜片钳记录相比,电压成像的通量提高了约100倍。分析表明,神经元之间同时存在兴奋性和抑制性功能连接,在短距离内抑制性连接强于兴奋性连接,这种兴奋-抑制的连接差异在三维空间上近似垂直于皮层表面的圆柱体。这项技术为电压成像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学习新技能甚至是情绪变化背后的秘密。长远来看,这样的突破性进展可能会对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而且,随着我们对大脑工作机制了解得越来越多,未来或许还能启发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思路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