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优秀校长的三个标准03

        三、学生成长:每个孩子都是“重要人物”

        学校教育的温度取决于如何看待学生,所谓教育观本质上就是儿童观。能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校名师,所持的教育观无一不指向于对儿童的善意关照。如夏山学校说:“让学校适应孩子。”皮亚杰说:“见证儿童的非凡成长。”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独特的宇宙,每位学生都可以尽己所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孩子视自己为“人物”,能够更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对话世界;教师、父母视孩子为“人物”,能看到无限潜能和闪光之处;学生视同伴为“人物”,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成就。

        我希望学生具有三个特质:特别会玩,特别会教,特别会阅读。

        特别会玩。爱玩,似乎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孩子们的玩,称之为游戏;成人们的玩,谓之休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不会玩就不会有完整的人生。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让学生有玩的时空,指导儿童会玩,也应该成为教育的应有之义。

        然而,在一些教育功利主义者的眼里,是容不得孩子玩的。处于叛逆期的儿童,你越不让玩,他就越想方设法玩。于是,对抗产生,甚至悲剧酿成。如果学校把适度玩的权利让渡给儿童,就会让儿童对学校、对教育充满眷念。北京十一学校每年都组织泼水节,校长和老师全部加入孩子们泼水节的行列,玩出了一片祥和,当然他们也玩出一门活泼泼的课程。

        我们提出“会玩”,与贪玩、傻玩是有区别的。会玩,即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结交一批志趣相投的玩伴,在持续不断的探究、创造中,玩出自信、玩出智慧、玩出友谊,玩出名堂。好的学习任务要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如果能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吗?

        特别会教。在很多的人认知里,似乎学生只有“被教”份儿,“会教”是不是在闹着玩儿。如果肤浅地看待学习,听讲当然是最简单易行的模式。然而,“学习金字塔”表明,听讲模式下,信息留存率仅为5%,而教授给他人,信息可以留存90%。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资质差不多的两组学生去学习同一个内容。对第一组孩子说,这部分内容一周后要考试,你们好好准备;对第二组的孩子说,这部分内容一周后要让你们到另一个学校去讲给同伴听,你们好好准备。一周后,让两组孩子全部参加考试。结果发现,第二组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第二组。实验说明,会教是一种深度、高效的学习。

        在现实的学校场景中,让学生学的技术十分成熟,但让学生教的理念还不流行。会教,首先要给机会,其次要给方法。我期待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小先生”,先学后教,学到“能教”,提升自己,助力他人。

        特别会阅读。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重境界。阅读之于精神生命,如同食物之于自然生命一样。阅读是最基础、最经济、最根本的教育。一所没有阅读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把阅读窄化成了对教科书、试题集的触摸,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应当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现在很多学校尽管也时常把阅读挂在嘴上,但以我的观察,叶公好龙者居多,形式主义者居多。能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必须解决“有时、有书、有场景,有伴、有导、有展评”的问题,这样阅读才可能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我希望学生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习得良好的阅读方法,经常读出书里书外的妙趣。当然,以“六有”方式加持儿童阅读,并非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学校牵头,家庭和社区加入,进行阅读系统建构。无论怎样,读了,再说;读到,为好;读破,为本。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155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