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青春当下的生命一、
来到初中阶段,家长们会焦虑孩子的学习、焦虑孩子的生命状态。到底关注哪个更根本?怎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什么是更高级的目标---自由?我们当下追问自由为什么要先从理解道德人格发展图谱开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基于对青春期生命的理解,基于对贞元教育理念的领会来解答。
1、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更根本
孩子来到贞元学校,在政治学科写了两篇写作(都是在周内学校完成,第一篇是写“新”、,第二篇是写对道德图谱的理解)。第一篇新学期、新环境,孩子们结合在贞元的学习生活,感触最深的“新”是贞元的教育理念,学校有各种艺术、体育跑班可选,还有各种类型的社团。初中不应该以学科学习为主吗?为何还要有大量时间的艺体跑班和社团安排呢?
学生基于兴趣选择跑班和社团,喜欢就会尽情享受,并在其中获得快乐的同时,也愿意去突破了某些小困难和小挑战,战胜挑战之后会有内心的欢愉,此时的欢愉是强烈且丰富的,能让孩子更加有生命内在动力去不断发展,获得更大的成长(孩子们在班级周末演讲也有这样的体验,开始有些胆怯,后来努力克服困难,挑战演讲获得了成功)。我们寻求学生生命的整全发展并激发其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对于这点“新”,学生在开学几周的学习生活感触很深。
孩子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充分体会被发现其前理解和可能的认知冲突,通过课堂对话去解决认知冲突达成临时性共识,这样的课堂是充满对话、开放且朝向未来的,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不是被强制灌输的,所以孩子在这几周对学校的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有充分的体验,这都是我们的“新”。
来到初中阶段,有的家长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孩子有了良好的生命体验,且朝向发展自身内在的生命动力时,生命状态便起来了且会拥有稳定的内核,那学习成绩不是水到渠成的吗?且是最容易实现。
2、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前面提到学生拥有内在生命动力很重要,那学生的生命动力从何而来?学生的生命动力源于内在自足而不是外在评价。当学生对某一领域有兴趣并愿意去尝试,且在这一领域获得了成就感有很好的体验,此时的成就感更多是内在的自我肯定,绝不是不是来自外在的评价。基于内在自我肯定的成就感,让孩子更愿意在此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此时就需要持续的努力,那如何拥有持续的努力呢?也就是让孩子拥有勤奋感,在孩子的成长关键阶段,又如何获得勤奋感呢?
发展勤奋感就要提到同一性危机,同一性危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和他人对自己认识的错位,用已有的经验看待、约束、捏塑孩子一定会遭遇危机,外界评价过多会让孩子永久自卑。埃里克森提出来发展勤奋感对抗自卑感。孩子有一定的羞怯和自卑心理很正常,这是动力机制,因为自卑去勤奋,因勤奋获得成就感自豪感,此时能否持续勤奋就显得很关键,自卑而获得超越,发挥了自卑的动力价值,培养了很好的勤奋感。
过度用外在捏塑评价青春期孩子,就会给孩子压力,让其形成假勤奋,假勤奋并不能促进其发展,虚荣心。只有从最初的兴趣发展到持续的勤奋感去做某事,才会对自己的学习日常得某些行为划界,当然这里有理性的选择,更有不断向上超越的渴望。这些都是孩子在青春关键阶段寻求自我定位与身份认同时,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同,能且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来到初中阶段,孩子会在学习生活各个领域遇到很多挑战(痛苦),当学生明确有更高级的目标后就会去忍受、去克服这些痛苦和挑战,生命的内在动力也会更加充足,生命也会逐渐有方向和意义起来。
3、什么是更高级的目标---自由?
来到初中阶段,学科思维发展和认知的提升固然重要,但作为人还要追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更高级更根本。在孔子诞辰纪念日江子校长做了关于“自由”的演讲,同学们也写了对自由的理解。
那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受控于某种外因外力、也不是基于本能欲望的自然状态。有人说人类相较于其它高级哺乳动物,具有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更加高级的理性思维能力,这难道不是人类自身的自由吗?当然不是。
江子校长“自由”的演讲里借助夫子的烛照,尝试去一窥自由的本来面目,分别从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辨析什么是自然状态,什么才是人之为人的大自由!
人生在世,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困难,犹如逆水行舟,是在逆境中选择躺平,还是在逆境中追寻真正的自由?生而为人,是选择受习性习惯、意必固我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浑浑噩噩中顺着自然因素而躯壳起舞?还是在觉醒觉悟中逆向超越自然因素,尽情彰显自己的生命意志,并因此抵达生而为人的自由之境?这些都需要回答。
4、理解道德人格发展图谱和追问自由的关系
其实理解自由就不得不提道德人格发展图谱(我们开学以来学的最重要的内容,在贞元的学习阶段以及人的一生,都要去深入对其理解并努力对其践行)。
人有生物性的一面,但人又不沉溺于生物性之中,人还要寻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寻求不断地向上超越,体现人之为人超越性的一面。有孩子说我刚来到这里,对道德图谱人的超越性即人追寻自由的理解和领会不够,慢慢来,只有不断追问人之为人的自由,才能和上面提到的激发内驱力和呈现良好的生命状态相结合,也才能从根本处理解让生命基于兴趣而不是外在意志发展出个人的努力勤奋,体验成就感发展内在生命动力,并有可能从兴趣发展到志趣。
来到新的环境,家长和孩子过去的经验结构会发生巨大的碰撞,可能形成新的认知图式。当然我们对过去的解释也会发生了改变。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源于过去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召唤保持一份接纳,对生命该有的发展召唤有一份敬畏。生命感官有限,发挥和拓展你的想象力,把你的想象与梦想描绘出来,一定会影响你当下的抉择。此时,有了对过去的重新理解、对未来的召唤,再来谈当下,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我们可以重新解释我们的过去、筹划我们的未来,这一切影响了当下,也便影响了我们对当下的生命状态。
5、孩子成长的故事
家长反馈很多孩子来到贞元,相比于以前学校更开心更愿意来上学。家长也能理解贞元学校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更能激发兴趣追寻人之为人自由的场域,来到这里孩子更想去主动探索。
有位家长还和我分享阶段性教育“成果”。某晚孩子被爸爸吵,孩子稍微平复情绪后,和爸爸妈妈借助课堂所学四层次理性分析大家面对问题时所处的层次。妈妈说孩子之前类似的情况经常是和爸爸对抗,且容易失控,现在开始用理性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虽然孩子当下对四层次的领会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理智看待问题在妈妈看来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很惊喜孩子的变化。
是的,生命有时就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变化,有时我们注意到了变化,有时对孩子的变化不太敏感,生命在一定场域中都有变化的无限可能,“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在岁月中去成长,去见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