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困局之体验

国企不香了?曾经的稳定工作,铁饭碗,现在面临“裁员”等各种危局。究其原因,还在于经营之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企占据了优势的资源,良好的政商关系,为何经营如此困难?作为国企二级子公司的员工,以下是我的一些浅浅的观察和感受。

1、缺乏经营战略延续性。

国企一把手负责整架马车的经营战略,但国企一把手2-3年一换。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者常常缺乏萧规曹随的理性认知和胸襟。刚刚制定进入轨道的战略,面临整车调头或者重大调整。

2、集团本部人员不与业绩挂钩。

在“自负盈亏”的经营压力下,在市场持续下行的当今,国资委本意传导给国企管理层的压力,被集团本部层层下压,在考虑了各种利益关系之后,压力给到了最基层。上层不仅缺乏赋能,还各种拍脑袋决策,基层难以附加。

集团本部部分办事人员做事方式,就是不停要求基层单位给到各种材料,干一个收集的活儿;甚至很多时候收集也要二级子公司干。   

3、不懂市场懂关系,投入缺乏市场端的有效测量。

国企会主导一定的集团性的广告或市场推广合作,但是在合作的时候,常常忽略市场的需求,引进一些有关系门路,缺乏实力的、不专业的供应商。造成甲方为乙方量身定制合同,包装效果等不良现象。反之,基层发起的基于市场效应的合作,单向考量利润,不考虑长期品牌效应,价格远远低于“关系户”的合作,却常常被质疑。

4、集团公司主导的内耗之局。

二级子公司、三级子公司,背负集团整体指标。二级子公司没有自己的经营实体,三级子公司占据地利优势,县官不如现管。没有根基的二级子公司在领导变更后,变成两边不讨好的“背锅侠”。

5、用人不当。

基于集团发展,成立相关部门,这是合理的。但是,原来干事的相关部门,被取消相关职责后不能继续干;新成立的部门,人员为集团本部人员,根本承受不起相关工作量。最终结果,要么不干,要么就是外包干。成本远远大于原来的体系,效果更加难以评判。这其中的获利方,看来只有第三方了。

6、只说其一,不说其二,其三…

批评某子公司业绩不行,看利润等相关表单,确实有理。但真的有理吗?该公司是否被迫承担了集团的ABCDEFG的花费。评判的时候是否以偏概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就像新闻的真实性,总共10个点的事实,我讲8个点,依然不是真新闻。

7、牛马论。

子公司、劳务外包公司的人员,在国企里面都是牛马,集团本部都是领导。这是潜规则。因为当初没有考入编制内,所以需要薪资低于编制内一定的比例,这是合理的。但是也应当正确对待真正创收的这部分人,太过分了,谁给你去干活。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21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