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守静,需要有空间感,需要留余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是:静为躁君,重为轻根,它告诉人们守静的重要性。
运用到生活中是觉察到自己的念头,不要跟着念头跑了,能不动时则不动,必须要动的,也尽量少动。因为一旦随意地动,就会衍生出很多没必要的麻烦的事,产生很多的消耗。不少时候,很多事情出错了,往往是躁动带来的。
所以,每天需要有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哪怕只是坐着无事,或者只是看看窗外的阳光,蓝天,白云。这不是说,彻底闲下来,什么事都不做了,而是让动与静结合起来。现在人们的心普遍躁动的比较多,所以越来越意识到想获得内心的安宁,离不开守静。
慢慢地,当熟悉了身心合一,营魄抱一的感觉之后,一旦有躁动的情绪出现,会很快地留意到并知道去调节。
守住内在的静之后,再去做事情,会明白一个思维,就是为人处事时要有空间感,要会留余。即不占满所有的时间,做事情留一些余地。
比如,举个生活中很简单的例子,以前当没有空间感的时候,出门就会把时间卡得比较紧,给自己留出来的时间很少,要是规定的时间是8点,恨不能卡到7点50再出门,这样就会造成很急忙的感觉。
因为没有空间来面对突发的一些变数,像路上堵车,等电梯,排队等。当没有应对变数的空间了,有些事情不能顺利地进行,人就会变得急躁,一旦急躁了,身心就容易分离,做事情出错的概率也更大了。即使时间算得正好,也常常是慌忙的样子。
如果长期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生活,会发现自己静不下来,好像总是在追赶着什么,而且会感觉到疲惫。因为当没有空间的时候,人会奋起追赶,会用强,或许用强去解决了问题,会有一时的成就感,但是紧随其来的是巨大的消耗,有时既消耗自己也消耗他人,所以不长久,并且觉得生活中的事情太多了。
有时候,也许事情本身不多,但是因为躁动,杂念等而产生的消耗反而占用了很多的空间。
实际上,当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的时候,人是可以淡定从容地去完成一些事情的。
在听虚空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体会到很深的一点,就是从容不迫。《道德经》一共有81章,一开始听说他三天时间能讲完,心里是有点疑虑的。
等到听课的时候,发现老师还是慢悠悠地讲,很有松弛感,进度挺慢的,就在心里悄悄地更加疑惑时间是否真的来得及。后来,果然讲完了,整个过程没有让我们有紧迫的感觉,而且讲得诙谐幽默,通俗易懂。
这也是他在用实际行动让我们体会到,人其实真的可以用另一种心态面对生活,从容地享受人生,从容地把事情做好。
当然,这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需要提升自己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当人的应对能力和空间多于现有的选择时,自然会淡定很多。
由此,心里也就有了一个方向,从小的日常的事情中开始练习,逐步提升能力与德行,做与之相匹配的事情,如此,留有守静的空间。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