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鲁迅:《鲁迅杂文集而已集-小杂感》
本文与鲁迅的《华盖集》-《杂感》、《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系列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些简短的感想的集合,然而往往越是这样的文章,越容易产生一些隽永的、让人回味无穷的警句。
1、“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如此不同。”
蜜蜂的刺实际上是它的产卵器,平时隐藏在体内,当蜜蜂感到威胁时,会用这根刺进行防御。蜜蜂的刺上有小倒钩,一旦刺入人体皮肤,由于倒钩的作用,刺连同部分内脏会被留在对方体内,导致蜜蜂死亡。因此,蜜蜂一般不会轻易刺人,只有在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使用刺进行防御。蜜蜂就是如此率直而坦诚。
犬儒则起源于古希腊,犬儒学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其信奉者被称为犬儒。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要求人克己无求,独善其身,最著名的犬儒学派代表人物是安提西尼的弟子第欧根尼。关于第欧根尼,有一个广为传播的小故事。传说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实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后来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个人信奉犬儒学派,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在那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躲起来独善其身,情况只会更加糟糕。所以鲁迅不赞成犬儒的做法,他在1928年致章廷谦信中说:“犬儒=Cynic,它那‘刺’便是‘冷嘲’。”
2、“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 约翰穆勒是一位英国哲学家。在专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无力反抗,只能用冷嘲做武器。但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尤其是“四一二”之后,大量进步人士被屠杀,人们连冷嘲都做不到了。
3、“要上战场,莫如做军医;要革命,莫如走后方;要杀人,莫如做刽子手。既英雄,又稳当。”这里说的当然都是反话。要做英雄,就要有所牺牲、有所担当。那些口头上表示要做英雄,却又要“稳当”的,不过是一些投机分子。
4、“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这真是一条“处世箴言”,简直称得上“绝妙”,放到现在也毫无违和感。国人太多的精力,都放在这样的“世故”上了。
5、“世间大抵只知道指挥刀所以指挥武士,而不想到也可以指挥文人。”太多无良文人愿意为指挥刀摇旗呐喊了,偏偏文人有一杆生花妙笔,可以自欺,也可以欺人。这里面包括挥舞着“公理”、“正义”的陈西滢之流,可能鲁迅也没想到,将来也包括了他那个最终堕落为汉奸的弟弟周作人。
6、“又是演讲录,又是演讲录。但可惜都没有讲明他何以和先前大两样了;也没有讲明他演讲时,自己是否真相信自己的话。”“四一二”之后,市面上不断编印出售蒋介石、汪精卫、吴稚晖、戴季陶等人的演讲集,“四一二”之前,讲的都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四一二”之后,就全是反共的腔调了,前后如此迥异。当然,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鲁迅的很多话不能说的太直白。
7、“阔的聪明人种种譬如昨日死。不阔的傻子种种实在昨日死。”“阔的聪明人”,也即当权者,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转变风向时一句“譬如昨日死”就可以轻轻带过;“不阔的傻子”却实实在在被坑死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句话出自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四一二”之后,也出现在了广州《民国日报》的社论上。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由于领导人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逮捕杀害。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大抵如是。大抵!他们之所谓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并非虞夏商周。”一语道破事物本质。既得利益者通常都是坚决反对革新的,要求革新的是一无所有的人,而要求复古的人不过是对他们曾经的辉煌念念不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9、“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在一百年前的旧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还是很低下的,她们是更深一层的受剥削、受压迫的群体。身为女儿,受到父母的照顾,这是天性;成为母亲,照顾子女,也是天性;而成为妻子,受到“夫为妻纲”的旧伦理纲常压迫,却非天性,而是后天造成的不平等。这种情况现在当然已经消除了,甚至有了反过来的趋势。
10、“防被欺。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时代,“正人君子”们挥舞着“公理”和“正义”的大旗欺下媚上、欺世盗名,反倒是盗贼“盗亦有道”,无需提防。
11、“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每每看到这句话,我都摇头叹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悲凉,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孤独的,有人能陪你一段路,却没人能陪你从头走到尾。同样,即使亲近如骨肉、亲密如爱人,也有很多不能彼此理解的时候。不单是陌路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悲欢也不一定相通。小时候,你失去了心爱的东西,悲伤欲绝,父母却认为你玩物丧志;长大后,你看着子女成绩江河日下,心急如焚,子女却抱着手机无动于衷。如果你经历过这些,就也会同意鲁迅的这句话。
12、“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或使嗾。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嗾”,读音为sǒu,教唆、指使的意思。叭儿狗,是狗的一个品种。体小,腿短,毛长。鲁迅在《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说:“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鲁迅常常以此比喻受主子豢养的狺狺狂吠的奴才。鲁迅对待叭儿狗的态度只有一个:“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
13、“恐怕有一天总要不准穿破布衫,否则便是共产党。革命,反革命,不革命。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四一二”之后,血腥屠杀随处可见,鲁迅却也只能用这样拗口而隐晦的字句表达自己的不满。
14、“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即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杨朱无书。创作虽说抒写自己的心,但总愿意有人看。创作是有社会性的。但有时只要有一个人看便满足:好友,爱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吧?曹雪芹不也是家道中落、困守西山的时候,才著作了《红楼梦》吗?
杨朱,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贵己”、“保真”,希望建立一个“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会。《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没有著作传世,这是自然的,既然“不利天下”,当然不会写什么流传下来,也就是鲁迅所说“杨朱无书”。
15、“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外来的其他宗教有很大的不同。道教思想兼容并包,汇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方面成果。道教不但传世了众多典籍,还有画符、作法、炼丹、健身等诸多作用。道家讲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鼓励人们及时行乐。而佛教修的是来世,耶和华则说: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这也是鲁迅说“不憎道士”的缘故。
16、“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但遇到澄静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确实很少听说有人肯在臭泥塘里自杀的。
17、“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法三章者,话一句耳。”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然而,约法三章,不过是一句话罢了。战乱兵燹,百姓流离失所、死走逃亡,谁还记得汉高祖的那句话呢!“凡为当局所‘诛’者皆有‘罪’”,“罪”字上加着引号,凡是被当局杀掉的人,没有罪也有“罪”了——最起码犯了鲁迅在前文说过的“可恶罪”(见鲁迅《可恶罪》)。
18、“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这也是鲁迅的一句经典名句。所谓,仁者见仁,淫者见淫。人眼看到的事物,就是人内心的投射。内心龌龊的人,看什么都龌龊。用郭德纲的话说,我讲荤段子把人教坏了?你来之前就是那个玩意儿!
全文十八段话,语言凝练,含义深刻,有些甚至成为流传百年的警句。因为避祸的缘故,有些话说得比较含蓄,鲁迅也只能将悲愤深藏在这样晦暗难明的词句中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