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表达案例3
@憨豆+唐山+13男孩 昨天我和儿子俩人在家,我练习吹陶笛,因为我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就想着学个乐器陶冶下
儿子和爸爸会吹陶笛葫芦丝啥的,音乐节奏比较强,儿子看我吹的不对,就过来指导,指导的很细致,也很耐心,过一会儿,他让我自己练习,他坐床上看会儿手机。
我吹的很卖力气,可是还是不在调儿上,手也配合不过来,过了十多分钟,他喊我,要指导一下,我没停下来,接着吹。
喊了很多次后,他气的把狗狗的玩具球从我的后面扔了过来,打在了我前面的黑板上,反弹回来打到我头上。([强]#这个画面让我想起气急败坏扔粉笔头打学生头的老师。#孩子想要当老师指导妈妈的心是好的,#但他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有效的指导方法。#这些都是妈妈要教给他的)
大家能想象我当时的感受吗?
气愤、委屈、觉得不被儿子尊重……([强]#此时,#妈妈也理解了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当被老师和家长如此对待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这样的情绪不会激发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只让你想要反抗和斗争)
脸沉下来,身体准备战斗。
我:你干什么?
他:谁让你不停下来!你这样一辈子也学不会!
我:你打到我的头了,我特别生气,也很难受,我觉得你没有尊重我,我希望你向我道歉。([强]#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需求,#给与孩子应该的批评。)
他:不可能!我没想打你。(很固执的大声说)
我:那好,你自己想想,我要运动一会儿。(我需要调节情绪)([强]#这个处理特别好!妈妈表达了对孩子的批评,#但发现孩子也处在情绪中,#不能理性接受批评。#妈妈没有继续和孩子杠下去,#而选择了给与彼此时间去处理情绪。)
他没说话。在床上躺着,闭眼。
我运动完,换衣服准备睡觉。
他过来说:妈妈,对不起
我:为什么对不起?
他:我不该拿球扔你([强]#没有指责,#给彼此时间,#孩子的情绪得到调节,#理智回来了)
我:我接受你的道歉,儿子,我刚才感受到你很着急,想让我停下来,你可以用其他方法,我希望你知道,有些行为是永远不能对妈妈做的。([强]#妈妈一方面表达了对孩子情绪和动机的理解,#也表达了边界。#这个表达是有效的。#建议1:“其他方法”到底是什么?如果妈妈能再给与具体的行为建议,#这会帮助孩子学会正确指导方法。#例如:“下次妈妈听不到,#你可以走到妈妈身边,#拍拍我的肩,#或者在我面前挥挥手,#我就能知道你的指令了。”#建议2,#这些行为其实不仅不能对妈妈做,#对谁都不能做。#妈妈最后一句的表达,#只捍卫了父母的权威。#可以说:“这次还好是打在妈妈头上,#妈妈不会因为这件事记恨你,#报复你。#但你记住,#这样的行为对任何人都是不对的,#这样的行为永远没法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令人尊重的老师”。#这样,#妈妈的教育和引导就更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在教他怎么评估风险,#控制行为。)
儿子:知道了。(坐在床上,低着头,软塌塌的)
我准备睡觉了,爸爸给他打电话过来,告诉他到北京了,他和爸爸聊会天,我没搭理,很早的睡觉了。
这个冲突来的猝不及防,因为前面还是一片祥和的教授我方法,我感觉自己做的好的部分是虽然很生气和委屈,但全程没有和他争执,而是表达清楚我的生气和需求并坚定。
孩子的情绪没对错,但行为有界限,虽然他觉得无心之举,但需要让他体会到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事情我还可以改进的部分是,也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因为没有认真倾听而向他道歉,今天早上复盘到这一点后,和他道歉了,并问他,你还愿意当我的老师吗,他说,愿意,我说我也愿意继续当你的学生,互相拥抱了一下。([拥抱]#“妈妈没有倾听向孩子道歉”,#这一点我不赞同。#妈妈的倾听不是主观问题,#而是客观情况,#这是不能控制和改变的。#就好像今天想出门去玩,#可惜老天下雨了。#难道要让老天向我们道歉吗?妈妈这个道歉好像有对孩子的愧疚。#如果妈妈不道歉,#孩子从中可以学到:有些客观问题就是会发生的,#接受它,#理解它,#并用自己的有效行动促进和改进它,#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