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还是要相信》
翻看这本随笔前,我对陈鲁豫的印象分并不高,《鲁豫有约》这档节目在国内的收视率挺高,她也做了很多年。但是评论里都对她那些刻板的提问模式颇有微词,有时候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无知和傲慢,大部分时候是以一种“装傻充愣”的表情出圈,“真的吗”应该也被做成表情包了吧?比如采访袁隆平先生的时候,提及巩俐,袁老说不认识,她反问,您怎么会不认识巩俐呢?笑话,一个电影演员而已,袁老为什么一定要认识?
但是我还是羡慕她,她可以出书。这应该是一种名人效应。我看他们主持圈很流行。我之前买过柴静的李筱懿的白岩松的等等,他们写东西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一是初初能跻身这个行业的都是学霸,过五关斩六将进去的,二则这个圈子能接触到各类名人专家,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跟行业翘楚打交道,这过程自己也可以学习甚至飞跃。
反观自己,一个普通人想出书,自费都不一定成功,哪怕我在我的行业也是深耕十几年。所以人人都可以做到专家,但未必人人能成为作家。
不过通过这本书,对她本人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7岁前在上海和祖父母住,7岁之后回北京和父母团聚,走的前夜都崩溃了,从此无忧无虑的童年换成了循规蹈矩的成长,工作后接触的人非常多,朋友也很多,多半是对她很好的,以真心换真心,成年人的友情很难得。
她可以自由切换同家人在一起和工作场合的个人状态,一边是享受不以年纪来论的被偏爱和被宠溺,一边是以她为“团魂”的必须支棱起来的女强人人设。她对娱乐届、文化圈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分开的。她看《欲望都市》、《傲骨贤妻》这些我也喜欢的美剧,也看我不太熟悉的外国纪录片,她很喜欢三毛,开口闭口“我家三毛”,曾经也是我的偶像。所以我觉得她和我是同代人。
不管当初对她是什么印象,读完这本,感觉也和她有了一次促膝长谈和灵魂交流。看到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松弛感,抹去了一点对她的偏见。甚至已经替她开始辩解:初入职场没有人不闯祸的。更何况她身体里永远是个小女孩,不然不会这么感性地赞同三毛的话:我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我没有死亡的权利。
也许荷西是三毛唯一的责任了。
所以记得把自己也当作自己的责任。
还是得像鲁豫一样特立独行,悦人先悦己。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468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