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225【第21回】|年轻人如何出圈

【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话说牛浦郎将牛布衣那两本书拿到灯下一看,不觉眉花眼笑、手舞足蹈。为啥呢?因为他毕竟是小商人后代,没有正经上过学,平日里经常读的是唐诗,内容相对深奥,有时读不太懂,但牛布衣这个是当代文人作品,再怎么深奥也能看懂五六分。

再加上牛布衣那些诗题都写着什么“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娄公子偕游莺脰湖分韵,兼呈令兄通政”“与鲁太史话别”“寄怀王观察”,其他还有什么某太守、某司马、某明府、某少尹,都是活生生冒着热气的当代名流啊。作者写法也是虚实相间、似假还真,周大人、娄公子、鲁太史、王观察都是小说里写过的人物,其他名头多半就是随口一诌。尤其是把王观察这个误打误撞的“反贼”也放在里面,多少有点好笑。

牛浦郎就想了,诗题上都是现任老爷,可见只要会做两句诗,就能跟他们往来,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并不需要进学、中举嘛!不用刻苦学习也能跨越阶层、也能出圈得名,那谁不想啊?

这就完全暴露了牛浦郎的人格。原来对牛浦郎而言,读诗写诗不为别的,就为出人头地、交结高官名流,这比进学、中学更容易,是个捷径。显然对匡超人和牛浦这些年轻人来说,虽然都有挑灯夜读的付出,但一个读诗,一个考公,目的性都很强,都跟陶冶情操无关,跟提高能力素质无关,跟为老百姓做事、为祖国奉献无关,说到底只跟富贵功名有关。当然牛浦郎有这想法也正常,父母早亡,一个爷爷带着自己,平时还要忙着看小店,自然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啊。

牛浦郎于是动了小脑筋:这人姓牛,我也姓牛——他诗上只写了牛布衣,并没有写名字,那何不把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外号合起来,再刻两方“图书”印在上面,相当于有了证据,那这两本诗集岂不就能当成自己的?自己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外号牛布衣!小说这里写的两方“图书”,就是图章、印章。

小说上写,牛浦郎当天晚上“回家盘算,喜了一夜”,好一个只顾出名、毫无顾忌的年轻人!

次日,牛浦郎又在店里偷了几十个钱,走到吉祥寺门口一个刻“图书”的地方,准备刻章去。虽然那钱出自牛家店,但一“又”一“偷”,加上前面展示出来的撬锁手艺,这摆明了就是个惯偷啊。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57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