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之不易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800天,2025.01.23
看了几篇团队老师的分享,无独有偶,标题不同,表达的意思相似,都是说有效沟通的。一篇是平老师的《父母会聊天,孩子更优秀》,一篇是张老师的《沟通的杀手》。平老师的分享印象深刻的是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听什么事情,家长都要让孩子知道,回家是第一选择。关注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出了问题,比关注这个孩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让孩子讨厌的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家长在事件中的态度。”张老师分享印象深刻的是“沟通的真正意义是疏通、拉近彼此的关系,言谈只是一种途径,情绪才是核心成分,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受情绪的影响和驱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70%是情绪,30%才是内容。如果情绪没有掌控好,再有用的道理,再有用的信息,也无法得到顺畅的表达。”印象深刻的共通点,我理解是一个人稳定的状态,即一个人的容器。如果容器足够大,那么情绪就不易受外界的事物影响而忽高忽低、忽阴忽情。同时,这个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始终是稳定的,不会因个人喜欢、期待是否满足等而说话夹枪带棒、阴阳怪气,即不会带着浓浓的情绪表达。情绪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稳定的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做到冷静稳定。这一点最难,需要长期的修心养性。否则,自动化或习惯的应对方式会在第一时间左右人们思维。比如情绪蹭一下就蹿出来了,然后伴随的是语言上的指责、否定、训斥等。或者尽管言语是没什么,但不悦、生气、愤怒的情绪全写在脸上;二相信对方。不论对方是谁,是否熟悉了解,尤其是孩子,相信对方这样做一定有其重要的理由。或先保持一份好奇之心,了解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给对方一个机会诉说,也给自己一个机会验证与自己预想的是否一致。这样或许人们不稳定的状态就会平复很多。接着也比较容易与对话进入有效沟通环节;三认真聆听对方。当一个人状态稳定,相信对方、好奇发生了什么,那么认真聆听对方相对容易些。只是在听的过程中若能做到不打断、不插话、不指导、不批评、不建议,而是听对话把想说的说完,同时听懂对方在表达什么,希望你听懂什么,支持与理解什么;四协商性建议。尊重对方的想法、看法、观点,同时委婉而真诚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建议仅供参考,即提供了一个方向、视角、途径。至于当事人是否采纳、采纳多少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能做到以上四点,基本上没有沟通不来的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