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论语》第91天:曾子 – 草稿

【记录】抄写第91天:《论语》

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了解孔子,最关键是有一本《论语》留传于世。这得感谢曾子与他的弟子们。

若没有文字记录,靠口口相传,力量毕竟有限。一旦用文字记录孔子的言行,则流传就变得稳定与真实。只剩记录时的偏差与解读时的偏差。

曾子的父亲叫曾皙,这对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

曾子为人老实且孝顺。

小时候,一天在锄草,把一颗苗给锄了,父亲看他笨手笨脚,很生气,出手打了他,出手太重,把他打晕了。后来,孔子听到这事,就对曾子说,要小杖受,大杖跑。看看父母脸色与情绪变化,父母的架势要真打,且会打得很狠,那就要跑。要不然父母情绪上来了,出手太重,打伤、打残、打没命了,这也是子女的不孝。

曾子老实,做事一板一眼。定下什么标准,就什么标准。曾子说,他每天要反省三件事:替人做事,尽力了吗?学了东西,复习、练习了吗?与朋友相交,守信用了吗?

也就是说,他天天会在学习、工作、与人交往三方面复盘。

曾子肯下笨功夫,所以,领悟力很强。

有一天,孔子跟他感叹:“曾参啊,我的道啊,一以贯之。”曾子说:“是的。”

门人问曾子:“老师说这话,啥意思?”

显然,门人没听懂。老师啥道在一以贯之?

孔老师天天讲很多话,根据同一提问,老师回答也会完全不同。可以说,孔老师常变来变去的,看着没个定性。所以,这门人就没听明白,老师一以贯之的道到底是啥啊。

曾子说:“老师的道,只是忠恕而已。”

曾子是明白老师的“道”的。不论老师根据具体的学生,具体的事千变万化、应材施教的说。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没变。

就如,一个数学老师,举了很多例题,讲同一个公式的应用,理解本质的学生,一听就懂,甚至腻了、烦了,这些题不都是同一题吗?不理解的学生,就觉得太难了,怎么刚算了这个,又来了个新题?

曾子就如那个能懂数学本质的好学生。忠恕的忠,是对己的,忠于内心;恕是对别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曾子话不多,有一说一,是啥就是啥。他对后世的一大贡献是,跟弟子们如实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论语》的存在,让我们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孔子:原来,圣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相反,圣人很接地气,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气时会骂人;被人骂、被人嘲笑,他也只是无可奈何的接受;被人棒,他会解释说,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被人围困、被人排挤、被人追杀、被人恐吓……他都经历过,最终,都挺过来了。

这个穷人家的普通孩子,只是理想不普通,做的事不普通,付出的努力不普通,且活得比当时很多人更久,然后,同样的理想,同样的事,同样的努力,又比活得短的人,执行得更久……

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一个实实在在,有人间烟火味的真实普通人——孔子,就得感谢曾子。

子贡说孔子,用的是比喻,把老师比为高山、天空、日月、高高的宫墙。子贡,留给后世无限的想象:这孔子,这么令人向往。

但,孔子到底是怎么个人?想象终归是想象,若只有子贡,后世根本摸不到了解真实孔子的门。而为后世开这道门的人,就是曾子。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660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