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中的人的问题-目标一致

两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果企业、部门与员工的利益诉求能保持一致,那么这三者就会形成一股合力去完成预算的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在管理会计中,我们使用目标一致这个概念来描述上述三者目标一致性的角度。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或组织中,个体与群体的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除非通过洗脑或是高度威权管理,否则“人心齐,泰山移”也只是一种远大空想而己。多元化的利益和高度竞争的环境使得企业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上述的预算松弛就是一个部门与企业目标不一致的典型问题;维护部门利益是以企业整体为代价的,而企业利益的确保又给部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质上的利益不一致和现实中目标一致的要求形成了一种张力,迫使组织与个体必须寻找到最大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确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员工的参与度--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员工参与的程度越高,目标一致的程度也就越高。因为作为预算执行者的员工,此时已不纯粹是在完成别人要求的任务,而是在部分地实现自己对企业的承诺。

.目标的可实现性--如果任务不可完成,那也就不用讨论组织和个体的目标一致性。因此,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才能完成的目标是恰当的,同时还能确保目标的一致。很难想象让一个刚学会拼音的人去发表一下对于雪莱的见解!

.薪酬制度--“爱厂如家”是口号,“皇帝不差饿兵”才是真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对于尚未实现“小我”的员工而言,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让其跟着老板一起“爱拼才会赢”。因此,与预算绩效挂钩的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实现目标一致原则的重要前提。

.领导艺术--同样一句话,有人说的笑,有人说的跳。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是可以让下属顺利完成任务的人。因此,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对目标一致的实现也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778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