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245)
其实,杨修听得入了神,虽然认为张松是非常之人,却没有进一步揣摸他为什么说起西川地理来滔滔不绝,到此参见曹操有何用意。
杨修又问:“张大夫,蜀中人物如何?”
“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皆是才高学广,‘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杨修暗暗佩服:张松果然才略不浅,引经据典,口若悬河。难怪丞相一清早就碰壁,原来遇上了个大贤才。幸得我未得罪他,只怕也不是他的对手。
只见杨修在张松面前,好象是个小学生,专心一致地听他讲教。不过,他还是不完全相信川里人真有这么好的能人。
又问:“张大夫,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
象你这样好才能的人还有几个,我便可以知道西川能不能攻破。
张松振振有词地说:“蜀中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擢发难数。以松看来,许都文武恰似小儿一般。”
“试列举数人可好?”
“文者谯周、蒋琬,秦宓、许袭等,皆是博学多才,有安邦治国之能,武者巴州严颜,年迈八旬,老当益壮,恰似当年赵国廉颇。还有枪祖宗张任、刀王阳群、无敌将邓铜、赛关公向宠、金枪将刘郃,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余者不胜枚举。”
杨修想,西川果然兵多将广,贤士云集,要是能得到西川,还愁不能坐镇天下么?素闻刘璋优柔寡断,大小事情都由张任说了算,如此主弱臣强,只怕不是好兆头,要有亡国之恨。
又问:“蜀中民俗怎样?”
“子民都以仁义待人,言必有信。风正俗清,不知何为盗,何为贼。正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
杨修想,国家越发达,百姓就越讲文明,处处以礼相待。生活安定了,也就不去动坏脑筋,感到在路上拾东西是一种耻辱,更不会防备黑夜中有人会闯进屋子偷盗东西。这个话还可信。倒是百姓不懂得什么强盗和小偷,那太夸张了。
言下之意,我们许昌盗贼横行,奸佞当道的喽?张松在曹操那里,受了气,对我发泄起来了。老实说,我杨修身为上大夫,这点意思辨不出来,还能被丞相重用?你把西川说得这么好,我只不过将信将疑。要想在我面前做文章,那你就看错人了,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杨修脸带三分笑意,又佯问道:“请问大夫,刘季玉乃是何许样人?”
张松明白,杨修已知我在讥讽曹操了。
心想,西川虽好,只可惜没一个好的主人。正因为刘璋昏庸无用,不会长久,我才暗藏图本来投曹操。既然曹操这里容不下我,我只得改换门庭了。当然,也就没有必要贬低自己的主人,反正刘璋的好坏,自有公论。你杨修要想丑化他,那我就必须针锋相对。素闻“子不诤父,臣不诤君”,索性把刘璋讲得好些。
便答道:“我主宽厚圣明,此众所周知也。”
杨修何等精明,听得张松言不由衷,称赞刘璋是个明君,不觉大笑起来:“哈……刘季玉守户之犬不如,路人尽知,岂可称他为明君?实是可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