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这个下午,我和父亲一起写春联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个下午,我和父亲一起写春联
汐水/文
腊月的风裹挟着海的味道,从平潭的街巷穿过。年关将近,街道两旁挂起一溜排红灯笼,像一串串熟透的柿子,在风中轻轻摇晃。父亲从杭州来,带着一身江南的温润,与我在这座海岛共度春节。
腊月二十七,天气晴朗。我说:"爸,今年我们一起写春联吧。"父亲的眼里亮起光,略带腼腆地点了点头。
我把最喜欢的那支毛笔给父亲用,父亲写字,我帮父亲裁红纸。父亲站着,我坐着,我的视线与桌上的红纸平行,父亲的字从红纸上缓缓流淌出来,像一条河缓缓流过父亲七十多年的光阴。父亲执笔的手势依然挺拔,仿佛一株不肯低头的松。他先写下"鹏程万里"四个大字,笔锋转折处,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岁月……忽然想起高中时,我偷偷模仿他的一章字参赛,竟得了一等奖,后来我开始爱上写字,当然,更爱写作。于是,我把这件往事与父亲分享,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嘴角微微上扬,像一弯新月。我想,或许这时他很自豪,只是不轻易表露。
裁纸刀划过红纸的声音,像时光的脚步声。父亲的字依然那么好看,却不再像从前那样锋芒毕露。他写下繁体“平安喜乐”四字,对着“乐”的最后一笔说:"这个‘点’要收一下,写字如做人,有的时候要懂得收敛。"我看着他笔下流淌的墨迹,忽然明白,这些年他从不轻易在人前写字,或许正是这种收敛的智慧。他的字里行间,藏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像一杯陈年的老酒,醇厚而内敛。
我放下裁纸刀,在父亲面前也写下“新春吉祥”四个字,父亲很欣赏我的字,说我的字很大气,但有些笔画不够浑厚,如我写的“祥”字,最后一竖太细,撑不起整个字的神韵。“或许有些江湖体的味道。”我自嘲道:“我的字棱角太生硬,也跟我的性格有关。”
墨香在空气中游走,我们聊了很多,还聊起往事。我说起那本《庞中华字帖》,书页早已泛黄,却依然躺在老家的书柜里,像一只沉睡的蝴蝶。我说那是父亲给我买的第一本字帖,内页估计还能看见我当年用铅笔描摹的痕迹。父亲说起我小时候趴在桌上练字的可爱场景,歪着头斜着身,懒洋洋的模样,我那些歪歪扭扭的笔画,像极了初学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却洒满光芒。我记得当初父亲就教导过:"字如其人,练字就是练心。"只不过那时的我并不完全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长大后才渐渐懂得,字迹里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心境的映照……午后的阳光透过书房的窗户斜斜地洒进来,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延伸到记忆的尽头。
墨迹渐干。父亲的字和我的字并排而立,像两代人并肩站在一起。他说:"你的字比我的好。"我摇摇头,心想这世上最好的字,永远是父亲写下的第一幅春联。
那是我极为深刻的记忆之一。每逢春节,三伯父总会早早地准备好红纸和笔墨,写下一幅幅春联给大小亲戚和邻里村民。三伯父是我们家族的大书法家,他是随便拿个工具都可以写字画画的大才子,曾在身边没有毛笔的情况下,用毛巾写过大气洒脱的舅联,用树枝写过工整的序,随便拿个刷子就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画作,在附近乡镇很有才名。所以,我不知道父亲也会写春联。
初三那年,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写春联,我惊讶极了,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的笔尖在纸上舞动,觉得那是一场无声的魔术。父亲的字与三伯父的大气洒脱不同,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既不张扬,也不刻意,仿佛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每一笔都带着岁月的沉淀,像他的人生一样,经历过风雨,却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粹。
我们继续写着,聊着。父亲说起他的大哥(我的大伯父)教他们几个兄弟写字的童年,说起他在部队里斗志昂扬的青春,说起他四处漂泊讨生活的中年。他说,他曾经的字肆意张扬,像现在的我一样,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而现在,他的字里多了一份柔和,像他现在的性格一样,温和而包容。他说:"字如其人,人老了,字也会变。"我点点头,心里却明白,无论字迹如何变化,父亲的那份坚韧,始终未曾改变。
窗外的风轻轻拍着玻璃,渗入海的味道。不知不觉,我们写了满屋子的春联,每一联新春祝福语都带着我与父亲心灵对话的痕迹,那些回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情感,都在这个下午悄然流淌……
暮色渐临,我家先生喊父亲去喝茶:“爸,休息一会,别被女儿混弄过来做临时工哦。”
父亲笑起来,他说:“不会,跟女儿写春联一点也不累,很愉快!”
我确信,父亲说的是实话。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786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