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沟通的渠道
除夕团圆夜之后,就开始了亲友的拜年活动。小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回来后,讲起一个事。
他正跟亲戚聊天,一个十岁小男孩,穿过院子来到屋门口,亲戚惊讶地拉过他抱着,问他怎么来了。望向他的身后,一直也没有大人过来,等了一会,有一个人过来,交流之后才知道,这小男孩不是来拜年的,而是在家里放不下手机,被奶奶强行夺下手机。他选择了跟奶奶赌气,自己步行十几里地出来。怕孩子出事,那人被安排着骑着电动车在后面跟着,因为出来的匆忙,手机都没带,出来这么久了,谁也联系不上他,家里估计都急坏了。亲戚赶紧拿出电话,打过去报个平安。然后,带着孩子就往回走了。
春节,中年这一代陪着老人过年,毕竟都是在外漂泊,难得一聚,所以就会更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孩子们则趁着放假能够玩手机还不被父母管,也就放飞了自我,一下子就被吸进了屏幕中,吃饭就是吃两口,赶紧再回到屏幕中。跟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是头不抬眼不瞧,只是象征性地“嗯,啊”回复一下,
晚饭后,我和大弟弟写完更文,读书打卡结束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起了这个现象,大侄女也参与进来,她的见解是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的,她说:“有些孩子能够自立,在学校里是能够自主学习的,这时候家长就不要在假期当中去管孩子,不让玩这不让玩那,越管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越封闭,甚至形成反抗。最终就会闹得都不痛快。而有的孩子没有自主的能力,不通用管理好自己,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都无法自动学习,这就需要管。”
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就像我看过雪漠老师的新作《妈妈的星星》,当父母争吵离婚成为不可逆的事实之后,孩子就把自己封闭进了游戏世界,再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这虽然是一个特例,但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星星,只要他们的内心抗拒这个世界,不想再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那就会退缩到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提升,家长不要唠叨着宣泄情绪,更不要试图用武力来征服孩子,而是要学着《妈妈的星星》中的妈妈用爱来感染。当不能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读书就会成为彼此沟通的唯一方式。
家里要一种文化的氛围,更要有一种可以沟通的渠道,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在读书中可以明理,可以在一句点心的话中豁然开朗,封闭的心也就会打开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