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248)

第109回:张永年泄愤难谋士       曹孟德夸才焚兵书(05)

      杨修此刻的心情的确很矛盾:依着他的心愿,也最好帮着张松把曹操痛骂一顿,但终究还在曹操手下为官,不便发作。

      他一边往内堂走去,一边还在想着张松的话。尤其张松当着自己的面提起父亲杨彪之事,愈加激起了他对曹操的憎恨。

      心想,靠我一个人要报杀父之仇,那是不可能的,看来这口恶气只好闷在心里了。倒不如让我把张松的说话原原本本地复述给他,看他怎么个回答。

      却说曹操进了内堂,靠在椅子上翻来覆去地想着张松这个人,不明白张松为何要这样火气冲天。

      心想,照常例来说,外邦来使见了总是战战兢兢,说起话来小心谨慎,唯恐被我赶出大堂。张松这人倒与众不同,也不管我曹操对他有没有好感,一见面就顶撞我。这个人的胆量简直不可思议!

      ──人说曹操过后方知,这是有点道理。当事情发生以后,他也很会苦思冥想,从许多方面分析原因。由于他一生最喜疑心,往往把正确的思路给否定掉,而铸成大错。事后,也不要人家提醒,自己会明白。因为好的结论和坏的结论,他都深思熟虑过。

      曹操听说杨修把张松邀到官厅叙话,心想,两个人谈了这许多时间,到现在还不来回复,不知在谈些什么。张松肯定要把杨修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他,但杨修此人我把握得住。

      忽被一声“丞相”呼唤,打断了曹操的思路。抬头见杨修进来,佯问道:“德祖从哪里来?”

      杨修回答:“下官邀西川张松在官厅中叙谈。”

      曹操想,张松此人性高气傲,没什么好谈的。你去找他必定会碰一鼻子灰。他到皇城里来就是来惹是生非的,所以我不愿见他。便问:“德祖与他谈些什么?”

      “下官见他当堂顶撞丞相,心甚不平,意欲训责他一番。不料张松口齿十分尖刻,每每为难下官。”

      “可能说与老夫一听?”

      杨修想,你不叫我讲,我也要讲,而且还要从头至尾地讲一遍。就说:“下官说他路途辛苦,他便说‘主命难违,水火不辞’。”

      曹操想,张松此人嘴巴虽臭,忠君之心倒是坚定的。说道:“此话甚好。德祖可效学。”

      杨修想,这种话是口头语,谁不会讲?我杨修过去一直把你当作一个大恩人、大英雄,你的话我唯命是从。可是人心难测,料不到你竟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奸雄,跟了你只会倒楣。所以我决不会对你忠心到底,也要学一点阳奉阴违的本领。

      杨修表面上应酬道:“是,下官要效学张松。”

      “还说些什么?”

      “下官打听西蜀风土人情,张松道,若西川与许都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下官想,照他这么说,皇城之地岂不成了人间地狱了?”

      曹操想,是啊,许昌要是变成了地狱,那我不就是个混世魔王了?这矮子说话真是太气人,骂起人来含沙射影,如此胆大妄为的人倒是少见。看来还不止就说这几句。

      就问:“张松此人刁滑,不可相信。”

      “下官问他地理,张松便把西川的五山五水和许多关隘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好比玉宇琼楼,宛如目前。”

      曹操一向对西川垂涎欲滴,处心积虑地要想收复,可是刘备、孙权未灭,他自顾不暇。曹操本人文武兼备,战场上久有威名。往往只知道以武力征服人家,又因为西川幅员辽阔,贤能之士极多。所以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瞒着主人来献地,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

      曹操点头说:“西蜀人杰地灵,确是丰腴之地。”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800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