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知见:Ai加持下的知识生产与变现、技能传承的模型
来自罗胖演讲摘录到一种模式:在AI的加持下,一个人的随手摘录和知识视野,都变成了可以运营、可以变现、可以继承的知识资产。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教师,这点需要持续关注。特别是他发布的一起人工智能的工具视频,需要拿来拆解。另外,还有对知识的重视和迭代以及聚焦生发,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常常缺乏的观念。
看见一本书名叫福格行为模型,想到自己需要利用自媒体来持续学习,这个路径大约是:
用读书来输出笔记的办法,持续学习理论模型写公众号;
形成框架后小论文铺垫大论文,论文不要认为全部研究透彻这个标准,同时用简书写伴随博士论文备忘录。
计划一本专著写自己的成长的。今天看到吉大秋果解读2025-2035教育纲要,说到国家要由制造强国到智造强国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创新人才这些都是教育的重点,理工科专业是重要方向。但是高等教育的教师不行,基本都是没有操作经历的教授,需要这些退出学校才能逐渐实现换血。
徐国庆教授谈职业教育的问题,职业学校自己培养不出的双师型教师,只能培养有零碎见识的教师,而不能真正掌握系统化技术。
而我想到的是职业教育目前喊的比较响的是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新的教育规划纲要也是这么描述职业教育的。我认为这基本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教育毕竟是教育,它不是行业产业。而教育的典型特质就是:在固定场所,由专业性人士将特定知识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活动。那么在生产场所本质是具有生产性而不具有专门教育性,教育性顶多是副产品,这样教育性的发挥,是相当有限而不具备根本性机制的。除非企业来举办自己的职业学校,这在分工精细,市场化经济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似乎是没有这种根本性驱动力的。而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则只有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常规性的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样式,让职业教育获得规范性高效能发展。
这个想法显然不成熟:生产场景的模拟化。有人说这是数字化的,其实也可以文字化。比如唐诗里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比如这个描述,也将场景什么的搞得很清楚。所以场景化引入教育场所的教案,其实有很多种路径,完全可以专门设计,专门推进。
继续修订老爸辅导太极悟到的技能学习的理论。
即经验(默会知识)的学习三阶段:做形、说理(默会知识里能言说的部分)、悟道
而学习方式:看-干-悟-创。
论文今日感悟:一难就跑,一看就散。这两天试图写一点儿,结果一看文献立即输出一段想法,但是再想往深里走的时候,发现就不爱动了,这时候往往就涌入一堆事儿干扰过来。包括:陪老爸喝茶,陪老妈晒太阳,走出去溜达,下楼底泡温泉等等。这就是一遇到需要深度思考,就立即自我保护一般,心劲儿就散。这个问题需要随后单独关注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801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