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并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化及发展。

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化及发展;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并能拓展认识更多带“贝”字旁的汉字。

三、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的视频、贝壳图片、生字卡、词语卡等。

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特别是与“贝”相关的汉字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教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图片,提问学生是否去过海边,见过什么。然后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贝壳,并引出课题《贝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互相纠正读音,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包括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认读生字、用生字组词等。同时,可以通过识字游戏如“捡贝壳”来巩固生字。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跟着教师书空,最后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优缺点。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的层次。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化;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以及带“贝”字旁的汉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出示甲骨文图片和贝字字形的演变过程图,帮助学生理解“甲骨文”和“贝”字的由来。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来讲述“贝”字的故事。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出示贝壳制成的饰品图片和古代钱币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贝壳在古代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带“贝”字旁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并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拓展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带“贝”的字,并尝试说说它们的意思。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巩固本课所学生字词,可以通过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进行。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如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等。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汉字的故事书籍或文章,如《汉字的故事》《汉字的起源与演化》等,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故事来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一、贝字的起源与演化

甲骨文——贝字——现代汉字

二、贝壳在古代的作用

饰品——钱币

三、带“贝”字旁的汉字与钱财有关

赚、赔、购、贫、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同时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833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