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送礼的学问,深藏人情世故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而送礼这事儿,大有学问,送得好,是芝麻开门;送得不好,就是多此一举甚至引火烧身。
《红楼梦》里的人,大都很善于送礼,当然,送礼也分很多种。
1 时令节礼
逢年过节送礼,都要注意应时当令。
端午节时,元春送的礼品是:
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
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详见上表。规律有两个,一是所有礼物都是夏天适用的东西,玛瑙枕和芙蓉簟都是睡觉凉快的,纱罗适宜夏季做衣服帐子,扇子是取凉的,香袋、锭子药和红麝香珠,都是祛暑生香的东西。
长辈的礼物比晚辈更贵重,或量更多。贾母的种类最多最贵,贾政等就次一等。李纨和凤姐没有扇子珠子等饰物,但她们得到的纱和罗都是量更大,古代两端等于一匹。对于主妇来说,这样的礼物更实用。宝玉和宝钗比别的姊妹多得了凤尾罗和芙蓉簟,是出于元春的偏爱,也有赐婚的暗示。
同样是端午节,贾芸想谋个职位,就送礼给凤姐,拉近感情。按说凤姐比他阔多了,哪里稀罕他送礼呢?可别说,还真稀罕。
贾芸买了些麝香冰片送给凤姐,凤姐就喜滋滋收下了。端午风俗是挂香包,麝香冰片正是制作香包必需的材料。凤姐掌家,要张罗节日用品,固然可以派人去置办,但节庆期间,大家都在抢购,市价增加且未必供应充足,所以贾芸的香料可说是雪中送炭,就算人家不指望他这一小块炭,但绝对是份受欢迎的礼品。后来贾芸也果然由此得到了种花的差事,发了笔小财。
宝玉秋季给湘云送礼,送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还有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都是大观园就地取食材,用的是当季新鲜果子。湘云身为贵族小姐,自然不缺这一口吃食,难得的是应季且新鲜,又是贾家自己的物产,所以很讨喜。
赖大家的就更会了,春天送宝玉风筝,是漂亮的大鱼,让宝玉念念不忘。贾环就没人送这种小巧玩物,还得去宝玉屋里寻摸。
冬天赶上“一把子四根水葱” 一样的四个亲戚小姐来,但只有宝琴得贾母宠爱,赖大家的趋炎附势,赶着送了两盆腊梅和两盆水仙给宝琴来凑趣。宝琴分惠,转赠一盆腊梅给探春,一盆水仙给黛玉,倒也合二人的气质。
2 生日贺礼
贾母过生日,皇帝通过礼部送礼,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气派之中,是公事公办的味道,显然,这是按品级的赏赐。只要是一品诰命,无论年纪和背景,都是这一套。
元春送的是,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比皇帝的赏赐丰富一些,而且人情味更重,实用性更强,同样是富贵气派。
贾母收到的其他礼物也很丰富,以至于她看礼物都看烦了。光围屏就有十六架(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贾母哪里用的了这么多,从中挑了两架送人。
特别富贵有地位的人,收到的礼物就未必是能给自己享用的了。很多礼物本身就是社交工具,在不同圈子和场面里不断流通。
而亲人生日赠礼,往往不需要特别贵重。凤姐过生日,娘家也会送寿桃馒头之类的礼来。而王子腾夫人送给她的那套令东府艳羡的玻璃炕屏,似乎倒不是生日礼物,而是别的好日子或者事由上送的。
宝玉过生日,得的礼物也无非是吃穿玩具吉祥物。
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并寿星纸马疏头,并本命星官值年太岁周年换的锁儿。家中常走的女先儿来上寿。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薛姨娘处减一等。其余家中人,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儿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寿星,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各庙中遣人去放堂舍钱。又另有宝琴之礼,不能备述。姐妹中皆随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字的,或有一画的,或有一诗的,聊复应景而已。
薛姨妈生日,黛玉也是拿自己的针线作为寿礼。晚辈给长辈礼物,亲手制作的才真可贵。薛蟠过生日,宝玉要送的也是自己的手工。他说:
“我可有什么可送的?若论银钱吃的穿的东西,究竟还不是我的,惟有我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才算是我的。”
所以,只有那些有社会职务的人,才可能在生日时敛财。
薛蟠道:“……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我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
薛蟠过生日,手下的伙计也是要给老板送礼的,而且力求稀罕新鲜。估计后来给宝钗贡献螃蟹宴用的螃蟹的那个伙计,也是经常做这种事的。
3 初见送礼
为尊长的首次见到晚辈,送礼是礼貌与身份的体现。
凤姐第一次见到侄媳妇的弟弟秦钟,很是喜爱,于情于礼都应有见面礼。但此次会面不在计划内,为了避免失礼,随身女仆马上回去告诉平儿。
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凤姐犹笑说太简薄等语。
非年非节,送这样的礼物给晚辈,属于很大的手面了,但凤姐还是要客套几句。
南安王太妃见到探春、宝钗、宝琴、黛玉、湘云这几个,十分喜爱,每人赏赐金玉戒指各五个,腕香珠五串。这应该是出门时就备好的表礼,在贾母寿宴上赏赐,是很隆重的礼物了,也合乎她的身份和辈分,她还得谦虚说:“你们姊妹们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
赏丫头的可能性也不小,贾府的大丫鬟们真未必稀罕这些首饰。袭人评价湘云送的戒指还说 “能值多少”。
北静王初会宝玉,也是很欣赏,因为是吊丧来的,不曾预备,就顺手摘下皇帝刚赐的鹡鸰香珠给了宝玉。贴身佩戴的东西,又是御赐的,倒比有备而来的表礼更显得真诚可贵。
宝玉也是有样学样,初见蒋玉菡,就送了扇坠。
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
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俩人初见,互赠贴身之物,就是一番亲近之意。汗巾是蒋玉菡主动赠送的,进口奇珍才能得到宝二爷的重视,内衣才能充分表达进一步亲密的深情,宝二爷难以拒绝,当即把袭人……的汗巾子拿去做了交换。
4 上下之间的送礼
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送礼,叫做“赏赐”。
元春省亲时,赐礼:
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
邢夫人,王夫人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
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表礼按前。
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
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
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
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
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
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
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怜、百戏、杂行人丁的。
与端午节类似,也是按辈分和等级逐级减等,只是给男子和姊妹们更多一些文墨气息。
过春节,皇家赏赐内帑彩缎金银等,而春祭的恩赏是银子:
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锡”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道是“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钱不多,主要是这个体面。装银子的口袋是要焚化给祖宗的。
臣下自然也要送礼物给皇帝。贾家奉上的大孙女元春,是最出色的闺女。薛宝钗待选做宫里伴读,也是一种人才选拔。除了送人,也要送物。
贾母有一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一共十六扇,“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高兴摆酒时赏玩。”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
只有这样难得的文物,才配奉献给皇帝。
贾母日常赏晚辈东西,就比较随意,穿的的可以赏雀金呢给宝玉,凫靥裘给宝琴;吃的有风干果子狸和鸡髓笋给宝黛,肉给贾兰,红稻米粥给病中的凤姐。这种赏赐仅限于她喜欢的晚辈,别人是没有的。如同元春省亲会赏赐“琼酥金脍等物”给宝玉和未觐见的贾兰,但贾环是断不能给的……
宝玉日常给贾母和王夫人送的,是自己园中新开的桂花,虽是非正式礼物,也让贾母王夫人欢喜了好半天。
晴雯饮食有限,爱吃素菜,宝玉给她送豆腐皮包子。
袭人平日吃苦受累,喜好甜食,所以宝玉给她送牛奶酥酪。
丫鬟能在乎的,也就是一口吃食罢了。但有些人胃口大,必得用活人才能满足。
凤姐要拉拢来旺夫妇,就想方设法把彩霞赐嫁给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完全不顾彩霞的幸福。而贾母因为舍不得把鸳鸯赏给贾赦,还主动让步,出银子给贾赦买回十七岁的美女嫣红为妾。
王夫人最喜欢送衣服,黛玉刚来,她送料子做衣服。秋纹替宝玉送花,她也赏了衣服。袭人回娘家,她也赏赐了自己年轻时的衣服,但大毛衣服她舍不得给。王熙凤给了袭人一件大毛的,又给了岫烟一件,可知凤姐也是个有同情心的。
不同阶层互赠礼物,应是急人所需,而不必勉强为之。刘姥姥自从得了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周济,一直想报答贾家,但不好又空手来,于是拿了丰收的瓜菜来献礼。
刘姥姥……又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平儿忙道:“多谢费心。”……
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
新鲜的品质最优的货色,但并不入贾府的眼。贾母是把天下蔬菜写成水牌天天转着吃的,所以平儿指点刘姥姥,让她下次带些干菜来,豪门贵族向往农家菜。这样的礼物,不至于给刘姥姥太大经济负担,也能满足贾府上下尝鲜的需求。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从贾母到王夫人、凤姐、妙玉,乃至鸳鸯平儿,都送了吃穿用药和银子、古董,虽然是施舍,但还是有亲戚礼节在。
对戏子就不同了,直接往台上撒钱,看着热闹,其实是有羞辱取乐味道的。以元春之尊,赏赐最喜爱的戏子龄官,才有“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5 看人下菜
送礼要学会看人下菜,否则就是马屁拍在马脚上。
宝玉送探春的是市卖小玩物,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价格没多少,难得的是新鲜有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对于深闺小姐来说,是难得的。丫鬟们对此是不感兴趣的。
探春生病,宝玉送鲜荔枝和颜真卿墨宝。探春喜爱书法,送她古人真迹,绝对是投其所好。荔枝唯出蜀、粤、闽三地,别无所产,历代被视为珍果。清代荔枝依旧作为贡品,交通和运输条件也没啥改进。《清稗类钞》里记载:
张文襄嗜鲜荔枝,督鄂时,曾令广东增城宰收买荔枝万颗,浸以高粱,装入瓷罐,寄湖北。至芜湖,为税关截下,悉数充公……
张文襄就是张之洞,以他那样的权势,要吃荔枝尚且如此困难,遑论他人,这还是晚清。北京市场上要有日常荔枝供应,还是在民国以后。而曹公所在的时代,自称用钱并不自由的宝玉,居然能及时送荔枝给妹妹探病,大概也是一种炫富的夸张写法,表明贾家子弟的口味娇贵。不过,显然,这荔枝,必然是宝玉能吃到,而对探春,还是个难得的新鲜物儿。
宝钗送黛玉的,是燕窝。宝钗的提议,热情周到里带着谨慎。此时黛玉与她刚刚“化敌为友”,黛玉又是清高要强的性子,不能让她误会。宝钗是细致研判了黛玉的饮食习惯和药方,才这样建议的。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贾家日渐衰落,虽然也供得起黛玉吃燕窝,但毕竟属于份例之外的要求,容易引人非议。薛家虽然财势地位衰落得更厉害,但鲜货的供应反而比较方便,所以这对宝钗并非难事。黛玉也说“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黛玉大家闺秀,燕窝对她只是小事,她看重的是宝钗的情分。宝钗派人送来的燕窝之外,还给了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谭》中说:“这糖名字十分漂亮,但不是指白砂糖、绵白糖之类的糖,应该是西洋的那种方块白冰糖。这种糖现在自然还有。”
这糖应该是吃燕窝粥适用的,宝钗想得十分周到。
燕窝中含有大量水溶性蛋白质,所以与鸡蛋清的味道很像,有一股淡淡的腥味,放冰糖可以将腥味稀释掉。燕窝要和冰糖分开炖,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燕窝中的营养。红糖燥热,白糖生痰,而冰糖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可见这礼物很合她心意。
宝钗送礼,多数时候还是为了应酬。她哥哥行商回来,带来不少南方特产。
宝钗到了自己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的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分一分配合妥当,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
她不但送得面面俱到,还能根据不同人的喜好,配合妥当,并不是人人都一样。所以人人都念她的好。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一面想,一面把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摆弄瞧看一回。
林黛玉对赵姨娘母子正眼也不瞧,八成是跟着凤姐学的,要说她不会送礼,倒也未必。她父丧回来时,也带了礼物的。
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这些人等里,想必也有贾环。因为黛玉虽然当时年幼,但当时有贾琏陪同指导,备礼送人这种事,不会有太大偏差,只是在看人下菜方面,未必有宝钗那么周全。贾环未必喜欢文房四宝,在赵姨娘心内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和喜爱,感觉上就是黛玉好像没送过什么礼物。事实上,真正没送过他们礼物的,是元春和凤姐。黛玉是被她盲目归类了。
湘云虽不宽裕,有机会也会送礼。她送了绛纹石戒指给贾府姐妹们,都送了谁,没具体说,想必是三春加黛钗、凤姐。后来,她又送了同样的戒指给平、袭、鸳、金四个大丫鬟。有趣的是,给小姐们送戒指,是小厮们送来的,给丫鬟送的,倒是湘云亲自送来的,黛玉还笑话了她,其实湘云没那么强烈的等级观念,一切以实用和效率为先,但礼数其实不错------这四位,是荣国府最有权势的四个丫鬟。
吝啬的史家一下子能拿出十来个戒指给湘云送人,可能这就是湘云叔叔外放带回来的某种特产,虽然新鲜但不贵重。这种装饰品是宝钗认为没用的东西,随手就给了袭人。说明宝钗有断舍离的习惯,也说明湘云在她心里,没那么重要。
宝钗喜欢把自己用不着的饰品送人,比如宫花,比如戒指,至于得到的人是否稀罕,她倒无所谓了,反正是为了清仓。但她不会特地送(对对方而言)比较贵重的东西,她送的都是吃的用的这种刚需物品。她送棒疮药给挨打的宝玉和贾琏,也会帮岫烟赎冬衣,却不会像探春那样送她碧玉佩。
在探春看来,首饰是必要的东西,但宝钗不这么想。
宝琴远道而来,送给宝钗的是石榴红绫,给香菱的也是一样,这说明她并不把香菱当仆人看。
贾芸送宝玉的是白海棠,异种名花才能入宝玉的眼。
宝玉有那么多宝贝,但送给黛玉的,只有两条旧帕。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这礼物比宝玉送别人的都廉价,却把黛玉感动得一塌糊涂,“病由此萌”。
同样是送情人礼物,贾琏送给尤二姐的是九龙玉佩,汉朝文物。因为尤二姐是拜金女,俩人又没啥感情基础,就得拿钱砸。
而贾环虽然年幼没钱,却也知道从宝玉那里搜刮点蔷薇硝茉莉粉之类的女生用品来送给彩云。而彩云的回报是偷王夫人的东西给他。
6 人情互赠
情人礼物之外,还有人情礼物,对于下层阶级来说,这种礼物最好是借花献佛。
袭人送吃食给湘云时,特地把给探春盛荔枝的玛瑙碟子要回来,送给湘云,只因湘云喜欢。碟子是宝玉的,他无所谓。而湘云主要是感念袭人的情。
柳嫂子掌管小厨房,为了把女儿安排去怡红院当差,就时常拿好吃喝贿赂怡红院的丫鬟们。给晴雯吃小灶炒茼蒿。宝玉生日那天,来自苏州的芳官吃不惯面条,她给做了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芳官就拿宝玉喝剩的玫瑰露给柳五儿。柳嫂分一些给做门房的哥哥,她哥哥得到了粤东官员送的茯苓霜,也回赠柳嫂,结果引发盗窃官司。
林之孝家的坑陷了柳嫂母女,把小厨房的差事派给了秦显家的。秦显家的马上投桃报李,赠她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下层阶级送礼示好,就是这么直白。
总之,送礼在中国,无论古今,都是一门必备技能,其中承载的场面礼节和人情世故,在《红楼梦》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2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