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位”看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
今天坐电梯时,一则广告上的数字,猛地勾起了我对“单位”的诸多回忆。
回想起当年,一到适婚年龄,别人介绍对象时,第一句话必定是:“有单位吗?”要是回答没有,基本就没了下文。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物质条件还不充裕,人们也难以预见社会未来的走向。那时,有单位就意味着有了坚实的依靠,而个体户大多是没固定门面的零散营生,在大家眼中,远不如有单位的人安稳。谁又愿意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看似没有“靠山”的人,去承受生活的未知与烦恼呢?
直到有一天,官方报纸报道广东出现了万元户。大家这才惊觉,原来个体户也能做得风生水起,从此对个体户的看法有了极大转变。就拿我单位同事的弟媳来说,她利用业余时间卖一元钱一包的散装纸巾,没想到靠着这份小生意,居然买了房。这更让大家看到了个体经营蕴含的巨大潜力。
曾经,“万元”是富贵的象征,如今,看到广告上标价20.69万元的电动车,再瞧瞧马路上来来往往的私家车,一户家庭拥有一辆甚至多辆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变化无不彰显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飞跃。
从曾经对“单位”的执着,到如今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持续更新。这一路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更多期待。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