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上的探索与成长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村村寨寨都纷纷兴办学校。然而,师资匮乏,“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各屯只能选出稍有文化的青年来担任老师。有些仅有小学学历的便来教小学,而拥有初中学历来教小学的就算是水平较高的老师了。甚至曾有一位老师,在教语文时竟用壮语语法示范句子:《我家里有一只花猫》,他却写成《里家我有只猫花》,此事成为了老师们之间的笑谈。
初为人师的那几年,我有幸得到了启蒙老师杨邦驰、北师大的张熙老师以及初二语文老师覃彩基(三和乡地下党游击队长)的指导,他们的教学方法让我深受启发。我将他们的精髓综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竟然颇有成效。
有一次,中心校校长潘锦烈同志来到凤林村校听我的课,他对我的教学方式十分认可,认为切实可行。随后,学校组织召开了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主题便是《我是怎样教生字新词》,并让我作为主讲人。
在交流会上,针对课文中生字新词的出现,我详细地介绍了板书的方法,以及形声字、多音字、合成词、同义词、近义词等各类字词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还列举了具体的例子,并进行示范说明。比如对于“臭”字,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主因自大了一点,所以人人都恨它。”这一独特的方法引起了参会人员的阵阵掌声,大家对我的教法称赞有加。
在这次以教学新字词为主题的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每个人都积极分享着自己的见解。老师们纷纷向我提问,面对大家的热情,我也都尽力一一回答。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中途突然杀出个“程咬金”。韦信安老师突然发问:“蒋老师,‘热情’和‘热烈’这两个词语你怎么教,才能让学生通俗易懂?”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瞬间愣住了。但我脑筋迅速一转,回答道:“我今天在这里不过是抛砖引玉,我个人的经验终归有限,而大家的经验才是无限的。”潘校长也顺势而为,引导大家共同讨论这两个词的教学方法,顿时引起了会场的热烈探讨。
通过这次抛砖引玉的交流,让我深刻体会到海纳百川、相互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交流学习不仅让我自己得到了提高,也让每一位与会者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始终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渴望能够为学生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96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