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贾宝玉考中功名,也救不了贾府
“要是贾宝玉能好好读书,考个功名做大官,贾府是不是就不会被抄家了?”
这问题,简直是《红楼梦》里大家一直纠结的遗憾。每次再看大观园从热闹繁华到冷冷清清,总有人忍不住想:要是贾宝玉不混日子、不一门心思谈恋爱,像范进中举那样努力,贾府能不能逃过一劫呢?
今天咱就来仔细聊聊这个“假如”——一个叛逆的富家子弟走仕途,真能拯救一个百年大家族吗?
宝玉考中也白搭,贾府早烂透了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就算宝玉考中了状元,贾府该败还是得败。
你以为贾府不行了是因为家里没个当官的?这想法可大错特错!看看贾府的账本就知道,这家族已经病得没治了。
田庄收入少了一半,像乌进孝交租,本来该送5000两银子,结果只送来2500两,还哭诉说今年收成实在太差。
可这边日常开销却疯了似的涨,一顿螃蟹宴的钱,够庄稼人过一年,
元妃省亲更是直接盖了个像迪士尼乐园那么豪华的大观园。
而且贾府里贪污严重,王熙凤放高利贷、克扣月钱,底下的奴才们也都跟着“一层一层扒皮”。
探春改革的时候发现,光是买脂粉,中间商就拿了200两回扣。
这就好比一个人都癌症晚期了,你给他喝点枸杞红枣茶养生,根本没用。
宝玉就算当上宰相,那点工资,还不够填贾府半年的亏空呢。
宝玉压根不想当“救世主”
更让人无奈的是,贾宝玉自己根本就不想当这个拯救贾府的人。
在贾府,大家都一门心思鸡娃,宝玉却像个异类。一听到“科举”俩字就头疼,还骂读书人为了做官的人是“禄蠹”。
姐姐贾元春封妃,全家都高兴得不行,他却觉得没意思,在他眼里,皇宫就是个“见不得人的地方”。甚至还对亲爹放狠话,说“就是死了,化成灰,也不愿在你们这儿待着”。
这么一个连家族价值观都不认同的叛逆少年,你还指望他拼命读书考状元?就算续写里说他考中后出家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我考上了,但我不想玩了!”
就算宝玉突然像变了个人,成了官场拼命三郎,还是救不了贾府。因为贾府能不能活下去,根本不由自己决定。
贾府真正的靠山不是谁考了功名,而是宫里的贾元春。
元春封妃的时候,贾家那叫一个风光;元春一死(从判词能看出她可能是卷入宫斗被杀了),贾府马上就被抄家。
更要命的是,贾府还犯了两个能判死罪的错误。一是站错了队,贾赦和平安州节度使私下交往(怀疑是参与了皇子争夺皇位的事儿),这在康熙九子夺嫡之后,可是要灭门的大罪。
二是干了太多坏事,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逼死了张金哥情侣,贾琏还偷娶尤二姐,这些事随便一件,都能被御史台抓住弹劾。
这就好比你在公司又是贪污受贿,又是搞办公室斗争,还指望靠你儿子当小组长保住工作,可能吗?皇上要是想收拾你,十个状元也拦不住。
其实曹雪芹在书里早就给出答案了。看看贾府里那些通过科举当官的人,
贾政,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结果又迂腐又没本事,被身边那些清客哄得晕头转向,连女儿探春的治国才能都比不上。
贾雨村,考中进士后就变成了贪官,第一件事就是恩将仇报,害了香菱一家。
更讽刺的是,唯一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甄宝玉,考中功名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只知道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曹雪芹简直就是在大声告诉我们:科举就是个大坑!你们以为考上了就能拯救一切?不过是换个方式被收割罢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贾宝玉考科举能救贾府吗?答案是不能。但为啥这个问题一直让人纠结呢?
因为我们和贾府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总觉得个人努力就能逆天改命。
贾母觉得靠联姻能让贾府继续活下去,结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还是出家了;
王夫人觉得吃斋念佛就能积德,结果反而纵容奴才做坏事。我们现在还想着“考公上岸就能拯救人生”,跟当年贾府指望科举救家有啥不一样呢?
真正的悲剧不是某个人的选择造成的,而是当整个系统都烂到根子上了,不管是谁都没办法逃脱。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再努力也买不起房,在职场上也卷不动,这不仅是贾宝玉的困境,也是我们大家的困境。
三百年前,曹雪芹用一座大观园告诉我们:当一艘船注定要沉的时候,在甲板上修修补补没用,在船舱里勾心斗角更没用,哪怕拼命往外舀水,也只能让船沉得慢一点。
真正能解脱的办法,就像贾宝玉一样,看清现实后转身离开。承认有些事救不了,又何尝不是一种清醒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