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期待”

很多人感觉被工作裹挟,其实是因为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


如果一味地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那么根本没有办法真的了解自己。

有时候会刷到很多人抱怨工作,里面涉及到工作本身内容的枯燥以及恼人的人际关系,帖主会说“心好累”。我想,人际关系的话,因为涉及到利益,难免是“痛苦的”。但如果我们觉得工作内容“没意思”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本来就不快乐的事,变得“可憎”了。

其实我觉得还是有办法的,首要是做一个“满足自己期待”的工作。比如说工作的内容,得是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不仅仅指收入的意义,更多的是自我的发展计划。可以时不时评估一下:这份工作带来的经验、技能、知识、平台资源等等,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期待?

其次呢,就是将“事是事”这样的理念植入到工作思维里,少一些“人”的情绪化,多一些“机器”的客观化。做一件事,得到的就是做一件事的收获。听上去好像是什么都没说,但我们怎么做一件事,其实最后收获的就是事件本身能带来的各种好或者损失。比如,很认真的去学、去做,那么大概率会收获到一个知识的增长以及一个积极的结果。里面可能遇到一些不想认真学、认真做事的人,那么将他们视为挑战就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健康考量范围之内,看能不能去补一补;如果实在不行,导致了最后事情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值,我们也是学会接受并且学到一个教训 — 如果是团队合作的事,选择合适的团队很重要。总之,我们的行为、思维,其实是可以一体化的东西,不要为别人的行为、思维而“生气”,那样的话证明我们的掌控欲过强了;我们本质上就不同,那么我去尽量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来做人做事就好。如果是团队,那尽量商量、讨论、为了一个共同的好的结果而“协作”。

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都有“方法论”,但高于具体方法之上的是我们的认知。我们如果可以认识到“我们本就不同,我们应该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减少太多的烦恼了!这也是我最近两年的重大认知成长吧,就是开始了解到自己原来真的是“忧人”,总是会“期待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真的是有点“强权”了,而且事与愿违。

现在我知道,人生本就短短三万天,如果花这么多心思想去“操控他人”,那简直是超级浪费自己的时间耶……我们可以“操控”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其实可以很强大、很有能力、很有自主性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然而,我们的认知局限可能就是“我们要紧紧和他人绑在一起才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多狭隘啊,但这就是曾经的我的认知局限。

现在,跳脱出这个思维,相信自己,相信靠自己的计划表,靠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可以一点点更好,一点点成长,一点点进步。这样的脉络,带来的将是巨大的自我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吗?

不仅仅是“工作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人生亦是。


想起曾经,自己会期待别人做这个做那个,或者说期待别人回复自己设想好的话语,或者期待别人发送新年祝福或者买礼物……现在看来,这些就算是发生了,心里只会觉得“谢谢”;如果没有发生,心里完全不会在意。只看看自己、审视自己、评估自己有没有去分享快乐、学会付出、多多善意、积极思考等等等,把目光和期待都投射到“我”的身上,去训练自己的正向思维、去一点点调整自己的行为,那么真的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

这算是一个我要奋斗的目标吧。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08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