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之四十

《道德经》第四十章的原文、注释及解读如下: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

  1. 反者:循环往复,一说为相反、对立面。

  2. 弱者:柔弱、渺小。

  3. 有:道的有形质,指现实世界的形下之道。

  4. 无:道的无形质,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解读

    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哲学观点。

    首先,“反者道之动”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老子认为,大道的运动,表现在循环往复上,这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与本质。

    其次,“弱者道之用”阐述了道发挥作用的方式。大道的效用,表现在柔弱上。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这种柔弱并非消极,而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表现。老子强调,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道之柔弱,实则是其顺应自然、不强加干涉的体现。

    最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阐述了万物产生的根源。老子认为,天下万物产生于形而下的“有”,而“有”又产生于形而上的“无”。这里,“无”并非空无所有,而是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和本体。这一观点体现了老子关于宇宙生成和万物本源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一章老子以简练的文字阐述了“道”的运动变化法则和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并重申了大道与大德的关系。他强调道的循环往复、柔弱顺应的德性,认为人只有顺从自然之道,才能无灾无害、一切顺利。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21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