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治理轻装上阵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这一主题不仅切中了当前基层治理的痛点,也为未来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治理能够轻装上阵,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
长期以来,形式主义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顽疾。各种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和检查,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甚至编造数据。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工作的初衷,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基层干部在这种环境下,难以真正沉下心来服务群众,导致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获得感不强。
要彻底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完善制度体系入手。会议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基层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负担。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规范检查考核,建立统一的检查考核标准,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会议强调要“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考核评价要注重工作实际效果,而不是只看表面文章;鼓励创新和实干,在考核评价中,要鼓励基层干部的创新和实干精神,对于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让群众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意见反馈等方式,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效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需要继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一是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要求。二是要推广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三是要强化监督问责,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形式主义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总之,完善制度体系,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关键。通过不懈努力,必将为基层干部打造一片更加广阔的“蓝天”和一条更加畅通的“高速公路”,让他们能够更加自如、高效地开展工作,轻装上阵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