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味建议的背后

      最近约朋友来工作室聊聊有关女性题材的创作问题,不出意料地再次遇到“爹味”建议:你不能这样,你要那样,你应该这样……

      这个过程,竟然比讨论女性题材应该如何创作的主题更让我印象深刻。仿佛不管女性提出一个怎样的话题,只要有男性在场,或多或少会有一两个男性,会对女性提出“爹味建议”,尽管女性根本没有发出建议的请求,而只是在讨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

      以前跟师父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师父就不会给我提供爹味建议,而一些半生不熟的男性友人,却总是见缝插针地提供建议?我觉得归根到底是一种“优越感”的确认。男性似乎总是渴望在他人面前确认自我的优越感,他们在同性面前常常会通过“喝酒吹牛”的方式,而在异性面前就是“爹味建议”了。他们很多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背后的潜意识。

      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其他人很少或从不表现出这种行为?这些在潜意识驱使下进行“优越感确认”的人,他们和另一些没有这么做的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两者行为的不同?这些表现出有优越感确认需要的人们,是否正面临着一种潜在的竞争压力焦虑呢?是否这种焦虑总是迫使他们不自觉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群体中寻找优越感确认?而其他没有这么做的人,一是可能他们的内心没有这种竞争压力焦虑,二是可能他/她的竞争压力焦虑来源不在于是否“优越于他人”。如果一个男性他没有被这种竞争焦虑迫使他去“吹牛”或者“当爹”,可能是他对自身的优越性早就有了确认(他们往往是同龄人或群体中的佼佼者、从小是学霸及工作以后也表现出色),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吹牛”和“当爹”的方式去确认自己的优越感。如果是一个女性她没有这么做,可能是因为女性的竞争压力焦虑往往是来自外表、体态、穿着及妆容,而不是学识。

    最近看到一个短视频,是北大学霸鸟鸟讲述的,她作为学霸的一个好处:是获得自由,不被他人对自己的人生指指点点的自由。因为当你的学识过人时,别人或多或少会对你更尊重一些。我这才意识到,可能在我的半个学霸成长过程中,确实比同龄女性遭受的指点更少一些。但这并不能让作为女性的我们彻底幸免于难,就像现在我在写作的领域,即使已经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依然难以幸免于被“爹味建议”一样。

    最后记录一下作为被“爹味建议”一方的感受:刚刚被“爹味建议”的时候,我还是能够一笑置之,或者提醒对方他的建议是无效建议。但随着次数的增多,加上对方在建议时不自觉地掺杂的“评判”,我就开始感到抗拒了。对于单纯的建议我尚未产生不爽感,让我不爽的显然对方言语中夹杂的评判,而这些评判往往是以其自身的三观为标准的。也许我真正感到不悦的并不是爹味建议本身,而是提供爹味建议的人,总是难免会用自己的三观作为准则去要求他人。这也是我最近特别警惕的“价值观霸凌”。当一个人用自己的三观准则去凌驾他人时,被凌驾的一方感到抗拒甚至愤怒也是必然的。也许我们都不应该忍气吞声,而应该大声提醒,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正在通过评判他人来获取优越感,这样对对方来说,也许更能帮助其提高觉察从而得以成长。

    比爹味建议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霸凌行为常常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同辈之间,长辈和新生代之间,常常会发生。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明确自己的三观与他人不同时,并不潜意识地要求/期待他人三观与自己一致,这才算真正做到了思想成熟。但是能够意识觉察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倾向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能做到尊重他人的三观的,更是屈指可数。

    真正的尊重也许只有佛家说的“没有区别之心”才能做到:真正的空性,就是对人事物不带有评判、不带有喜恶、不带有区别趋避,这实在是很难很难。

李叔桐

2025年2月10日简记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2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