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瓷器正在叛逃传统

夜幕降临,景德镇雕塑瓷厂的集市里,依然是人来人往,一个正在摆摊的小伙,用大灯照着他的玩偶,热情地给我做着介绍。他说按照自己小孩的样子做了玩偶的ip,主推款是伴手礼,让人们可以握在手里,拿着把玩,以前是电商产品经理,还完了车贷房贷,回到景德镇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摊主小伙说竞争很激烈,要不断想着如何差异化,因为是设计专业毕业的,景德镇这里可以把艺术灵感通过陶瓷这个媒介表达出来,还能产销一体,成本低了很多。一个剑桥海归也说:“在伦敦做陶瓷创业要抵押公寓,在这里,5000块就能开启艺术人生。”

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全球文艺青年涌向景德镇,因为这里有“72小时造物神话”。你可以上午在市集摆摊试水新设计,下午让柴窑师傅帮你烧制,晚上陶溪川直播间秒空库存。这是一条“创意-生产-销售”的高速路,它能让你天马行空的点子以最低成本快速获得验证。

在这雕塑瓷厂的集市里转悠,眼睛和大脑会同时过载,青花瓷杯上爬着机械章鱼的触手,咖啡杯把手是扭曲的人体脊椎骨,一只咧嘴笑的陶瓷鸭子戴着VR眼镜……这里显然已经不再是“锅碗瓢盆批发市了,而像一群艺术家和创业者的实验室,他们正在用泥与火上演着一场“陶瓷的文艺复兴”。

图片

图片

陶瓷已开始“越狱”,它们从器物成为了表达的媒介。

当你在市集上看见用陶瓷做的流泪的菩萨,各种姿势的无语佛,长满苔藓的破碎心脏,脱胎于山海经中的怪兽……就能感受到景德镇的泥巴,正在逃离实用主义的牢笼,陶瓷也就不再是“易碎品”的代名词。

图片

图片

大学生们用3D打印结合传统拉坯,做了镂空机械齿轮花瓶,釉料被调制成荧光色,在黑暗里发出赛博朋克的光。一个杯子也可以是抑郁症患者的自白书(内壁刻满求救信号),一只碗能化身社畜的树洞(碗底藏着二维码,扫码听匿名吐槽)......

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图片

陶瓷,已经成了Z世代的精神容器。 

“我们不是在卖花瓶,而是在贩卖未被说出口的情绪。”这些“不守规矩”的作品,像一颗颗文化炸弹,炸开了传统陶瓷的严肃面孔,露出嬉笑怒骂的真实人性。

对于东方美学的解释权,也不再只存于博物馆,而是被拉回了民间,激发起人们极大的创作热情。与博物馆里看到的完美无瑕的精美陶瓷相比,民间作品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和魅力。

也许,你看到的不是陶瓷,而是未来的生存样本。

景德镇的手艺人将这些“不完美”,通过作品展示出来,那些指纹留在釉面的温度、偶然窑变产生的星空纹、手捏陶偶歪头时的笨拙感,才是人类对抗标准的AI算法设计出的样式、纹饰的终极武器。 

从此,泥巴不再是泥巴。

因为在景德镇,每团泥巴都有权成为艺术品:

而你也是。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27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