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和看见
今天和书友在网上共读了李崇建和曹敬唯老师的书《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一个章节内容。书中讲了崇建老师教一个男孩子写作文的故事。
书中的男孩子有很多年不写作文了,他的父母说他写不出来。到崇建老师这里的时候,崇建老师允许他写三次“烂作文”。当听到崇建老师说可以允许他写“烂作文”的时候,男孩子感到非常惊讶,他从来没有被这样允许过。于是他拿起笔来,一挥而就,果真写了一篇很“烂”的作文。
看了男孩的作文,崇建老师没有批评,没有指责,也没有给出任何负面的评价,而是肯定了他写作的创意,并且在学生的要求下当众读了他的作文。男孩很得意,回家向父母说他写了作文,而且老师还读了他的作文。父母感到非常惊讶,可是当父亲读了男孩的作文之后,气得把他的作文扔到了墙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男孩又继续写了两篇粗俗的“烂作文”,崇建老师继续接纳男孩的表现。当三次机会用过之后,男孩在写作课上遇到了卡点,他无法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但是崇建老师依然没有批评他,多给了他时间,陪伴着他。在确认男孩实在无法写下去的时候,他收起他的作文,对于他认真对待整个写作过程的态度给与了肯定和鼓励,也肯定了他这次写作中没有表达粗俗不雅的词语。
基于崇建老师看到的事实,他和男孩沟通了他写作中的创意与不足。男孩被真正接纳和看见,终于在第七堂课上完成了写作任务。后来他的文章越写越深刻,开始在报刊上发表。
崇建老师在书中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有亮点体会。第一点是接纳和允许,我们的孩子在说母语的时候都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很多孩子都怕写作文,也写不出作文。为什么呢?我想这其中要求过多、期待过高就是一个主要原因,孩子的灵性表达就在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中一点一点被磨没了,写作的信心也被打击没有了,于是他们开始从心里抗拒写作,也在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中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我听一些人说过自己喜欢写作的起因时,很多人都提到自己小时候在写作方面曾经被老师、父母或者其他人肯定、赞扬、欣赏和承认过。成人的鼓励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被允许和接纳就是这颗种子成长过程中得到的阳光雨露,所以这颗种子有一天会长成一棵独一无二的植物,成为与众不同的一道风景线。
第二点体会就是看见。当孩子出现一些与我们想象和要求不同的表现时,崇建老师说家长希望一次性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就像那位写“烂作文”男孩的父亲,听到男孩写出作文很开心,看到男孩写的“烂作文”就怒发冲冠。可是男孩从写不出作文到写出作文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家长却看不到孩子的变化,急不可待地想一步到位,盼望一切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我想家长越是这样,越是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让孩子感到失落、沮丧和无助,最后索性彻底躺平。哪个孩子从心里不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接纳和鼓励呢?有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呢?这中间到底是什么阻隔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心与心的联结呢?崇建老师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值得借鉴的提醒。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3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