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我的记忆里,元宵节的习俗特别多。最常见的就是玩社火和舞狮子了。玩社火的动静比较大,占用整条街道,格外热闹。舞狮子则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元宵节的前两天,舞狮子的队伍就来了。一般都是镇里或寺庙里组织的,舞狮子需要一支精干的队伍,一只狮子需要两个人,后面的人抱着前面人的腰,两只狮子或四只狮子不等。前面有一个人手里拿着绣球,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梆——嘭,梆梆——嘭——”,声音很远就传过来,一会工夫便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狮子是白舞的,在谁家门前表演了,谁家就要放鞭炮,给香烟红包,最少也要给两包香烟吧?那时家里穷的人,早早便把自家大门锁了,出门看热闹。表演狮子的人动作幅度很大,很辛苦,又怕他们把头都藏在狮子的身子里,看不见而误伤了行人。观看舞狮子时,我在想两支舞狮子的队伍若见了面,正好碰上了,该怎么办?他们会不会一决上下呢?现在舞狮子的少了,能够看一场舞狮子表演,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那年元宵节,公司组织在厂区舞狮子巡游,正值午餐时间,围观的人格外多,我也在站在人群里看热闹。不知是什么情况,有只狮子的尾部少一个人。组织者看到我了,她与我相熟,一把将我拉过去,让我帮个忙。可是,舞狮子的专业性太强了,我哪里会这些呢?参与其中,我才知道高难度的动作是前面两只狮子,后面的狮子的动作相对简单。我只需跟着前面的小伙伴的节奏跳动。看似简单的跳动,却是个累人的活计。没多大一会儿,我的腰就有些酸痛了。好在舞狮子的距离不是太远,时间也不是太长,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承受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舞狮子之后,我的腰疼了一个多月,久久不能康复。这时,我才深深理解了舞狮子人员的不容易。
“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敲锣鼓,放鞭炮,扎花灯,闹元宵……”年一过,元宵节就来了。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大家会聚在一起点花灯,放花炮,猜谜语,吃汤圆(我们这边把元宵叫汤圆)。
我家的汤圆是自己包的,买来糯米面,或者买来糯米到碾上磨成面,用温水和好糯米面,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就开始包汤圆了。包汤圆要把糯米面放在手心里使劲团,然后在上面捏个小窝,白糖放进去,再把小窝合起来,这时候就不能使劲团了,否则汤圆会破了露出来糖,轻轻团几下,一个汤圆就包好了,把它们放在竹筛里,不会变形。
烧开水,把一个个汤圆下到沸腾的锅里,等可爱的汤圆浮出水面,就可以开吃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团圆幸福,我想这就是元宵节的初衷吧?
过了元宵节,一家人各自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https://www.techfm.club/wp-content/themes/CorePress/static/img/loading.gif)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