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月圆人圆,健康常伴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压轴大戏”。这一天的月亮圆满如盘,古人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

01

吃汤圆的由来

关于吃汤圆的起源,民间传说颇多: 

汉代时,汉武帝为庆祝平定叛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并令百姓制作糯米圆子,象征团圆与胜利。 

宋代《浮元子》一诗中,汤圆被赋予“团圆”之意,逐渐成为节日标配。南方称“包汤圆”,北方称“滚元宵”,虽做法不同,但寄托的“阖家圆满”之愿千年未变。 

汤圆以糯米为皮,包裹甜咸馅料,不仅承载着文化记忆,中医还认为其有“补脾胃、益气血”之效,尤其适合春季养生。

02

汤圆与元宵,究竟有何不同?

许多人分不清汤圆和元宵,其实二者差异显著: 

1.做法:

汤圆是“包”出来的,表皮光滑软糯;元宵是“滚”出来的,表皮干燥松软。 

2.馅料:

汤圆馅料丰富,甜咸皆可(如鲜肉、芝麻);元宵多为甜馅(如豆沙、花生)。 

3.口感:

汤圆软滑,煮后汤清;元宵筋道,煮后汤浑。 

无论南北,一颗圆子的核心都是“团圆”。但要想吃得健康,还需科学搭配。

03

健康吃汤圆:美味与养生兼得

1. 选购:看成分,挑低糖

标签把关:

选择低糖、低脂产品,避免反式脂肪酸。咸汤圆(如鲜肉馅)碳水化合物更低,蛋白质更高,适合控糖人群。 

警惕“无糖陷阱”:

无糖汤圆仍以糯米为主,升糖速度快,糖尿病患者需限量(1-2个为宜)。 

2. 食用:控量搭配,细嚼慢咽

分量指南:

成人每次3-5个,儿童减半,替代主食避免热量超标。 

黄金搭配:

蔬菜杂粮:

菠菜、燕麦等膳食纤维助消化,减少腹胀。 

原汤化原食:

煮汤圆的汤含溶解的营养素,喝汤助消化,但别加糖。 

3. 特殊人群注意

老人儿童:

吞咽功能弱,需切小块、细嚼慢咽,防呛咳窒息。 

胃肠病患者:

糯米黏性大,刺激胃酸分泌,胃溃疡、胃炎患者慎食。 

“三高”人群:

优选无糖咸馅,餐后监测血糖,避免睡前食用。 

04

煮汤圆有什么科学窍门?

煮汤圆破皮粘锅?记住这三步: 

1. 水温70℃下锅:

沸水易破皮,冷水易粘黏,温水最合适。 

2. 小火慢煮:

浮起后转小火,点冷水防剧烈沸腾。 

3. 现煮现吃:

冷汤圆更难消化,且久放易滋生细菌。 

05

元宵养生:顺应时节的智慧

元宵节正值春季,中医强调“养肝护脾”: 

饮食:

多吃绿叶菜(如菠菜)、补气食材(如红枣),少吃辛辣油腻。 

作息:

早睡早起,适当散步、打太极,助阳气生发。 

-防“回南天”湿气:

薏米、冬瓜煲汤祛湿,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写在最后:

月圆人圆,健康常伴

汤圆虽小,却包裹着千年的温情与智慧。无论是北方的元宵,还是南方的汤圆,入口的那一刻,便是团圆的味道。

愿您在这个元宵节: 

细品汤圆的香甜,不忘健康的底线; 

灯火可亲,家人相伴,日子如圆月般圆满; 

新岁安康,心怀热望,奔赴下一场团圆。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49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