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读书笔记3(第5、6、7讲)
5. 努力创造主动学习的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计时器和计分板的高效使用能够显著提升课堂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例如,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计时器,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文中父亲形象的分析,并分组讨论“作者为何对父亲的背影印象深刻”。通过计时,学生不仅培养了“时间商”,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计分规则可以设计为:
“抢答”与“随机挑人”:在分析课文细节时,教师可以设置抢答环节,例如“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父亲的爱?”抢答成功的学生获得较低分值,而通过随机挑人回答的学生获得较高分值,以此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个人计分与小组计分结合:在小组讨论“作者情感变化”时,个人表现和小组整体表现均可计分,既促进独立思考,又增强团队合作。
关注过程与结果:通过计分规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审题、倾听和思考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分析“父亲买橘子的场景”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并给予认真倾听和补充观点的小组额外加分。
6. 让课堂活起来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抢答和随机挑人的有机结合能够显著增强课堂互动性。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设计抢答环节,提问“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抢答环节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随机挑人则更具公平性和挑战性。
随机挑人的多样化使用:在分析“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一句时,教师可以采用选项挑人(如“哪些同学认为这句话用了拟人手法?”)、全班随机挑人(如随机抽取学生分析修辞手法)或随机挑组(如让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营造课堂安全感:通过合理使用抢答和挑人,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讨论“济南的冬天为何如此温情”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即使回答不完全正确,也可以通过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完善答案,从而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7. 看见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建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数据的反馈和同伴评价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实时投票工具收集学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数据反馈的应用:在讲解“温故而知新”时,教师可以设计单选题(如“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通过反馈器实时收集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同伴评价的运用:在小组讨论“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学习中”时,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例如“观点是否清晰”“是否结合了课文内容”等,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深度思考。
规避评价误区:教师需注意避免评价过于主观或片面。例如,在评价学生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时,不仅要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逻辑表达。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计时器、计分板、抢答、随机挑人以及数据反馈等工具,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打造高效而生动的语文课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