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坡里|思绪在“Napoli yellow”中起舞(3)那不勒斯的璀璨艺术

喝着小酒聊聊那不勒斯的艺术宝藏,人间至味

二、艺术宝藏

谈那不勒斯的艺术收藏,一定要讲一个家族,如同谈佛罗伦萨的艺术必谈美第奇家族(意大利语:Medici)。

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不勒斯,有这样一个家族,是继美第奇家族之后又一个在意大利极具影响力的家族:法尔内塞(意大利语:Farnese)家族。它是封建贵族世袭,15世纪开始家族权势迅猛提升,频出教宗、枢机、政治家与军事家。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教皇保罗三世(Pope Paul III)和枢机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 (Alessandro Farnese,保罗三世同名的孙子)。

该家族的产业巨大,包括罗马的法尔内塞宫(the Palazzo Farnese)和意大利的“五角大楼”卡普拉罗拉的法尔内塞别墅(Villa Farnese)。

教皇保罗三世(Pope Paul III,1534~1549年在位,通称法尔内塞家族教皇),是实际委托和支持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庭教堂绘制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的教宗,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资助人之一。

家族中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夫人(Margaret of Parma)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的私生女,她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美第奇(Alessandro de' Medici),丈夫去世后再嫁奥塔维奥·法尔内塞(Ottavio Farnese,教皇保罗三世的孙子),致使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部分艺术收藏品由法尔内塞家族继承。

而后,奥塔维奥的重孙,帕尔玛公爵奥多阿尔多一世·法尔内塞。16岁的他获得了完全的公爵权力,并娶了15岁的玛格丽塔·德·美第奇,生了西班牙王后。

此时的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法尔内塞(Elisabetta Farnese),已是拥有这些超过200年收藏的大收藏家。

该家族对古希腊、古罗马甚至是古埃及的文物,以及文艺复兴及后期的艺术品的收藏与维护做了很大的贡献。

提香(Titian)作品: 教皇保罗三世的肖像 (Portrait of Pope Paul III),1548年, 托莱多大教堂( Catedral de Toledo,西班牙)

教皇保罗三世的肖像 (Portrait of Pope Paul III)

插一段他们家族的品味与奢华,家族最著名的建筑是16世纪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罗马的法尔内塞宫(the Palazzo Farnese),设计者中包括了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以及16世纪风格主义(Mannerism)建筑的代表人物,当时罗马建筑师的领袖贾科莫·巴罗齐·达·维尼奥拉(意大利语:Jacopo Barozzi da Vignola)等大师,而且每间房子都是由超一流的艺术家负责装修饰的。

欲参观这宅子,必须提前半年网上预定,里面珍藏着让人美到窒息的意大利17世纪学院派绘画大师卡拉齐(Carracci)所作的长廊天顶画:众神之爱(L'amore degli dei)

这是继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天顶画《创世纪》、拉斐尔教皇署名室的壁画《圣体之争》和《雅典学派》之后,罗马最著名的多图景合并的巴洛克壁画。融合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长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动态韵律的光影及色彩,凸显个人优美、华丽、丰富,以及整体和谐的特色。从这以后,用天顶画来彰显权威成为了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绘画形式。

卡拉齐(Annibal Carrache)众神之爱(L'amore degli dei)局部:酒神巴克斯和亚里亚得妮的凯旋(The Triumph of Bacchus and Ariadne)

酒神巴克斯和亚里亚得妮的凯旋(The Triumph of Bacchus and Ariadne)

再回到那不勒斯。

18世纪后期建造的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主要用来收藏法尔内塞(Farnese)家族留下来的古董与艺术品。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埃及文物收藏所,收藏品都被冠以Farnese,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庞贝古城挖掘出来的最好的文物也都集中在这里。

博物馆有木乃伊、雕塑,以及非常闻名的二层的一个秘室(Secret Room),NC-17限制级别。

在卡拉卡拉浴场(Thermae of Caracalla)遗址中挖掘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罗马雕塑,法尔内塞公牛(Farnese Bull),取材于希腊神话《惩罚狄耳刻》(Dirce),为被狄耳刻欺负的母亲复仇的两个儿子,反将狄耳刻绑在牛角上,在岩石上撞死。

另外一尊是法尔内塞大力神海格力斯(Farnese Hercules)雕塑,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法尔内塞公牛(Farnese Bull)
法尔内塞大力神海格力斯(Farnese Hercules)

Faunus,罗马神话中的农牧神,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God Pan,他多才多艺,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但由于潘恩是半人半兽神,这是他悲剧的根源,原本有着艺术家气质的他,里拉琴弹得比阿波罗还要好,但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因外表被天主教妖魔化为恶魔的化身,成了恐慌与噩梦的标志。

服了这文艺大叔的妖娆!却心生悲悯。

这座青铜雕塑出土于庞贝,是真品,而庞贝古城原址的是复制品。

跳舞的法翁(Dancing Faun)

典型巴洛克建筑的圣赛维罗礼拜堂(Palazzo Sansevero),里面的装饰和艺术品主要是巴洛克晚期或者新古典主义时期。它因巴洛克雕塑大师朱塞佩·桑马蒂诺(Giuseppe Sanmartino),1753年的雕塑《戴面纱的基督》(Cristo Velato)而闻名。

意大利卡拉拉(Carrara)地区的大理石质地洁白,细腻,高密度,为雕塑大师们提供了最完美的雕塑媒质,创造了极具细腻精美到无以复加的作品,尤其坚硬的大理石把面纱“薄”的感觉创造的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更让你有掀开面纱的冲动。

这是巴洛克晚期、洛可可时期的艺术精品。

朱塞佩·桑马蒂诺(Giuseppe Sanmartino),戴面纱的基督(Cristo Velato)1753年
局部细节

被归类为意大利境内一流的博物馆的国立卡波迪蒙特国家博物馆(Museo di Capodimonte),也称作卡波迪蒙特王宫,最初是为波旁王朝的查理七世设计的狩猎夏宫( Charles VII of Bourbon,即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始建于1738 年,历时一个多世纪才建成。现在是意大利南部最大和最富有的艺术画廊 ,主要收藏法尔内塞(Farnese)家族和波旁(Borbone)家族留下来的艺术品。

其庞大的收藏品,大部分是查尔斯七世从他的母亲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法尔内塞(Elisabetta Farnese)那里继承的,从精美的12世纪祭坛画到今天意大利和西班牙王室收藏的绘画、雕塑及装饰艺术作品。馆内拥有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提香(Titian)、拉斐尔(Raphael)、波提切利(Botticelli)、卡拉瓦乔(Caravaggio)、 巴米加尼诺(Parmigianino)、老勃鲁盖尔(Bruegel, the Elder)、贝里尼(Bellini)、科雷焦(Greco)、马萨乔(Masaccio)、沃霍尔(Warhol)等大师的作品。

国立卡波迪蒙特国家博物馆(Museo di Capodimonte)
国立卡波迪蒙特国家博物馆(Museo di Capodimonte)

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大师马萨乔(Masaccio),被誉为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是最早将哥特式艺术的理想主义承转到现实主义的先驱。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并在画中创立了灭点。永远也忘记不了的是他的《逐出伊甸园》,把亚当和夏娃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萨乔蛋彩小画《十字架刑罚》(Crucifixion),情感饱满、玛利亚严肃、圣约翰痛苦、抹大拉的玛利亚疯狂都有非常写实的呈现。

马萨乔 (Masaccio),十字架刑罚(Crocifissione),1426年

威尼斯画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乔凡尼·贝里尼(Bellini),擅长描绘自然风景和抒情意境的表达,为画派的和谐优美奠定了基本调性。

贝里尼 (Bellini)的耶稣显圣容(Trasfigurazione),1478年。

贝里尼 (Bellini),耶稣显圣容(Trasfigurazione),1478年

这是幅在大众眼里比较小众的波提切利 Botticelli 的蛋彩画作品《圣母子与天使们》(Madonna with Child and Angels),绘于1470年左右,属于其早期作品,早于他的名扬天下的《春》(The Allegory of Spring)、《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十年之多,但此时他已经是自己在开工作室,并深得美第奇家族赏识了。

风格上已经形成流畅和谐的线条造型,典雅、秀美、细腻动人。人物形象充满着波提切利特有的神态,没有欢乐,只有庄重、严肃以及圣母淡淡忧伤的神情,这也预示着耶稣未来的命运。

可能是绘画早期,这个模特并不是西莫内塔(Simonetta),所以会引起大众忽略,1469年西莫内塔刚嫁到佛罗伦萨。

波提切利(  Botticelli) ,圣母子和天使们(Madonna col Bambino e due angeli ),1470年

安忒亚(Antea)是帕米贾尼诺(Girolamo Parmigianino)醉心研究学习女性奢华流行服饰时的作品,故而画中人物的服饰发型珠宝等皆有精细刻画。

帕米贾尼诺(Girolamo Parmigianino),《安忒娅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Girl Named Antea),1527 年

《达那厄》(Danaë),希腊神话中阿尔戈斯(Argos)国王的女儿,国王阿克里西俄斯(Acrisius )占卜被告知未来他必死在外孙的手中,于是把未出嫁的女儿关起来与世隔绝。宙斯路过无意间发现了美丽的达那厄,一见倾心,故伎重演地化为一道黄金雨来到达那厄身边,至达那厄怀孕并生育了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

最后老国王还是应验了预言死于外孙的手中。

这是美术史上众多大师都青睐的题材,提香(Titian )本人就画了四幅。分别馆藏于俄罗斯、维也纳、那不勒斯、西班牙。

那不勒斯《达那厄》(Danaë)是提香画风分水岭的作品,1545年完成。画作在画面构图上依旧延续《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动感,秉持女性形体的细腻描绘,只是画中女神的期待神态与动作更加开放,色彩和轮廓的表现愈发细致,笔势豪放,技巧和颜色上的功力已是登峰造极。

提香是精于理解与驾驭冷暖色的大师,作品一如地利用光影和构图突显故事的戏剧性,更具性感的环境前景处理,与雷电交加的背景黑暗,形成强烈对比,进而更生动地表现出人体的质感。女神置身于宙斯化身的金光中,更远处背景的艳丽蓝天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渲染着气氛,身心同时进入极乐境界;爱神厄洛斯(Eros,罗马神话的Cupid)左手持弓,吃惊的情感溢出画面,画作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地。

只是我觉得相对后期1559年的掠夺欧罗巴(The Rape of Europa),在瞬间的动态情绪和戏剧感上还是弱了一点点,也可能事态发展的程度不同,总之并没有更多地惊艳到我,我还是喜欢后者。

提香 (Titian ),《达那厄》(Danaë),1545年

提香 (Titian ),少女肖像(Portrait of a Girl),1545年,模特是提香16岁的女儿拉维尼娅(Lavinia)。

提香 (Titian ) ,少女肖像(Portrait of a Girl),1545年

《教宗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们》全称为《教宗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亚历山德罗及奥塔维奥》(意大利语:Ritratto di Paolo III con i nipoti Alessandro e Ottavio Farnese),这是教宗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奥塔维奥(右)和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左)。艺术史学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说:这幅画受到画中人物的一致好评,而这幅画也被认为是所有时期最伟大的描绘灵魂的肖像之一。

此画于1546年作于罗马,正直提香客居罗马。据评这幅肖像画属于提香本人最富罗马风格的作品。画中教宗保罗三世端坐中间,和蔼可亲,但眼神似乎充满着疑惑,作品弥漫着虚伪客套或是密谋的气息。

画作背后的故事是提香并没有完成这幅《教宗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因为教皇答应给他孙子划拨块土地之事情没有兑现。后世的研究表明,画中有些细节还被提香恶意影射了。

博物馆二层有专门一个展厅展示主人法尔内塞的肖像,大部分都是提香的作品。

提香 (Titian ),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Pope Paul III and His Grandsons),1546年。

提香 (Titian ),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Pope Paul III and His Grandsons),1546年

拉斐尔(Raphael)的《红衣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内塞肖像》(Portrait of Cardinal Alessandro Farnese)。这是当时为红衣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奈斯,即未来的教皇保罗三世年轻时的肖像。画作是否出自拉斐尔之手却一直被质疑。

拉斐尔(Raphael),《红衣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内塞肖像》(Portrait of Cardinal Alessandro Farnese),1512年。

拉斐尔(Raphael),《红衣主教亚历山大·法尔内塞肖像》(Portrait of Cardinal Alessandro Farnese),1512年

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创作的《盲人的寓言》(Parable of the Blind),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面: 互相扶持着前行的6位盲人,却不知已奔入险境。其实第一位盲人已跌入沟中,后面的人已经在逐渐失去平衡。画中渗透着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

据大师解析:细细观察六位盲人,从医学临床角度,表现出五种不同的失明情况。有人表现在角膜上有一层白点状的角膜翳被现代医学称之为角膜白斑的征兆。另一人抬头望着天,是眼球萎缩症,还有人露出摘除掉眼球的眼眶。

当和朋友一起闲聊到那不勒斯时,我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说,我去那不勒斯只有两个理由,一是看S.S.C. Napoli比赛,二是看老勃鲁盖尔这幅Parable of the Blind。

其实我也是非常非常喜欢这幅作品,当你目光停留在非常清晰的盲人们面目表情时,你心底会被撼动,眼角会溢出清泪。在网上精选这个插图时,找了很久的高清图,不知道效果是否出的来,如果你想被震撼,网络自己找一下,绝对不辜负你千辛万苦查找的心血。

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作品盲人的寓言(Parable of the Blind),1568年。

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盲人的寓言(Parable of the Blind),1568年
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厌世者》(The Misanthrope),1568年

谈那不勒斯的艺术呈现,一定要提及这个文艺复兴最后的大师,巴洛克艺术风格开启的第一人,意大利现实主义巨匠,响当当的到处惹是生非的恶汉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卡拉瓦乔一生跌宕,醉人、暴力而又充满了谜一样的传奇。生于米兰,成名于罗马,一路流亡至马耳他和西西里,最终的时光是在那不勒斯艰难度过。

其实他成名后也就回来那不勒斯三次,都是逃亡,加一起还不到一年,但这短暂的停留却产生了著名的卡拉瓦乔画派,也被称为那不勒斯画派。

夜晚一样黑暗的背景,戏剧般的用光,普通人的面孔,写实的自然描绘。 在那不勒斯有一大批这类的画作,人们称之为那不勒斯画派。作品色调昏暗,明暗对照手法极具戏剧性,用光线在浅画面中强调出来如同雕塑一般的人物形象。

西班牙画家乔凡尼多(Giovanni Do)这幅画中的所有元素,从左边的人物,高处的小天使到右边的绵羊和马,都在作者精心布局和构架的光线交织的笼罩中,天使、普通人物、衣衫和马、羊在铺散的光线下明暗分明,画面的故事叙事清晰、对比突出,形象生动地跃于画布。

乔凡尼多(Giovanni Do)的《牧羊人领报》(Annunciation to the Shepherds),1625—1630年。

乔凡尼多(Giovanni Do),《牧羊人领报》(Annunciation to the Shepherds),1625-1630年

埃尔·格列柯(El Greco)的《吹蜡烛的男孩》(A Boy Blowing on an Ember to Light a Candle),1570-1572年

埃尔·格列柯(El Greco),《吹蜡烛的男孩》(A Boy Blowing on an Ember to Light a Candle),1570-1572年

馆藏重要画作《被鞭挞的基督》(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典型的卡拉瓦乔风格,画面呈现非常强烈的明暗对比,而且大片画面交给了深邃的黑色空间。相较卡拉瓦乔其他的作品,这幅画的阴暗部分似乎更加黑暗。

光线在耶稣的胸膛处集聚,肉体在光线的光亮中,每一块肌肉都绷出结构,呈现着完美。三个施刑者每个人给予了不同重点的打光,有人用力猛拉耶稣的头发、有人附身踩着他的小腿、有人紧张捆紧耶稣,使整个画面倍加残忍。

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作品《被鞭挞的基督》(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1607年

卡拉瓦乔(Caravaggio),《被鞭挞的基督》(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1607年

而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另一幅名作《七善事》(Seven Acts of Mercy),现存在建于17世纪的仁慈山小教堂(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

名气已经很大了的卡拉瓦乔在罗马杀了人后逃到那不勒斯,被教堂委托为仁慈山教堂画祭坛画。内容是圣母所做的7件慈善事件,卡拉瓦乔巧妙地把这7件事构建在一个画面里,并没有任何违和感。

卡拉瓦乔描绘故事的能力是一流的,他会通过特定的阴影、简洁明了的背景和简单的调色板,让情绪把故事渲染的淋漓尽致。

你如果好奇可以在画面中找一找有哪七件善事?

卡拉瓦乔(Caravaggio)七善行(The Seven Works of Mercy)1607年, 那不勒斯仁慈山小教堂(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 Naples, Italy )。

卡拉瓦乔(Caravaggio),七善行(The Seven Works of Mercy),1607年

在那不勒斯的贫民区西班牙区 (Quartieri Spagnoli) ,狭窄街巷密布,墙壁满是涂鸦,房屋陈旧破败,一个市井烟火喧闹但隐蔽的地方,这是从罗马逃跑来的杀人犯卡拉瓦乔常住的隐蔽所。

某个初夏的夜晚,又一次惹是生非的传奇流氓画家卡拉瓦乔伤痕累累的躲进那不勒斯的某个青楼里,女子把手头的可食物材全部放入锅中料理后,便成了那不勒斯一道经典的食物:Spaghetti alla Puttanesca。

有人说文艺一点翻译是“自古侠女出风尘”,而要直接翻译则为“烟花女风味意面””。

我先不讲味道,可以自己亲自去尝一尝。

Spaghetti alla Puttanesca

2022/08/08哈尔滨

原创作品,版权(文字、图片)所有!严禁私自转载!相关数据、个别图片来源官网、网络,侵删!

后记:

写了这么久的游记,一直不敢对参观的博物馆的艺术品,尤其是大师们的画作尝试解读,基础太薄弱。

来简书后遇到几位对艺术品,尤其大师画作有专攻的老师、朋友后,受益匪浅。

这篇结合那不勒斯的观感斗胆尝试写一个表浅的汇总,没有路数,更谈不了画家们的爹或大师兄。 但写起来真的很有意思很有意思,怪不得流云清老师要写100篇大师与世界名画

回头读了一下,觉得自己太了不起,至少这些画有了理解与认知,看了只有写才会有。

感谢流云清老师对画作的讲解与对认知的指正!

感恩!

PS:还有几幅画,比如乔瓦尼·弗朗西斯科·佩尼(拉斐尔学生)的《圣爱圣母》约1518;米开朗基罗《武士群像》是唯一一张保存完整的底稿图,因此显得弥足珍贵;奎多·雷尼《亚特兰大和希波墨涅斯》1620-1625; 朱塞佩·德·尼提斯《阿尔卑斯山的小径》1867 非常喜欢这幅画;马蒂亚·普雷蒂《押沙龙的盛宴》等,因为当时拍照不全,网上也没有找到,等有时间有机会翻wall查一下字母资料。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7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