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汪元量、谢翱

宋末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初学“江西诗派”技巧,常常搬弄典故,堆垛辞藻,写些平庸的应酬诗。后期标举杜甫,诗风大为改变,不仅内容变得充实丰富,情感变得深沉厚重,而且诗歌语言也沉着凝练起来。他将个人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以诗记录当时坚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过零丁洋》与《正气歌》。晚年在燕京狱中,文天祥将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集杜诗》一卷,共五言绝句两百首,把历来被视为文字游戏的集句诗,变成了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随三宫北上的宫廷琴师汪元量曾多次到囚所探望,并以诗勉励好友文天祥尽节。汪元量早期创作受“江湖派”的影响,意境幽窄。德祐之变,经历了去国怀乡的痛苦之后,他师法杜甫,并继承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诗词的传统,诗词作品转以纪实性与悲怆情感为核心,融合遗民情怀与历史反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豪华落尽,汪元量用七绝组诗来记录国亡前后之事,多故宫禾黍之悲,景真情挚,凄怆哀婉,时人比之为杜甫,称其作品为“宋亡之诗史”,《易水》、《湖州歌·其六》为其代表作。

谢翱与汪元量以诗存史,上承杜甫,下启顾炎武。作为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谢翱诗、文、词俱工,而诗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作品沉痛悲凉,意旨深密,风格峭劲,深刻地反映了在蒙元异族统治下人们哀痛的心情。在艺术手法和章法格局上,谢翱博取屈原、李贺、孟郊等诸家之长,而又时造新境,他打破绝句独立自守的藩篱,采用绝句组诗来曲折叙事和倾诉积愤哀思,手法独具一格,深得时人称颂。《琼花引》、《书文山卷后》、《过杭州故宫二首》等作品写得还算可以。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07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