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心得——第一章 逆向设计
2025.2.11郭欣美
“深读学习,追求理解”之第一章

第一章 逆向设计
摘:1.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的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
2.如何将对设计的基本考虑应用到课程计划中呢?要想做出思虑成熟且重点突出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和课程开发者在思考工作性质的时候做出一个重要转变,这个转变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虽然我们习惯上总是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但现在必须要挑战自我,首先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这样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3.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4.教学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指导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
思:1.教师是设计师,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定位。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塑造人类灵魂,雕刻人生是老师光荣的责任。而教师是设计师确实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想到教学是艺术而非技术,说教师是设计师也是非常合适的。一节教学设计,又何尝不是一件艺术品,需要设计师精心雕琢打磨,才能出精品课堂。
2.“以始为终”的逆向思考,让我在教学设计中目标更明确,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两个误区——“活动导向的设计”和“灌输式学习”,让我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关注预期的结果,有了明确的结果,才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3.教学是到达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句话提醒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想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夸夸其谈,不厌其烦,最终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目的何在,最终让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无效的课堂。而有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设计的所有活动都是朝着目标前进,并且老师心目中有着明确的目标,胸有成竹,话不多说,句句珠玑,这样的课堂更能博得学生的芳心,学生也更愿意花费精力与时间去学习,并且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