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高估你拥有的东西
如果把你现在穿的衣服拿到闲鱼上卖,你会选择多少价位?假如你这件衣服原价300元,你会觉得至少应该可以卖个250吧,最低不低于150吧,但当你查看同类商品在咸鱼上的市场价时,你会惊愕于自己还是高估了它的价格。这是我看《怪诞行为学》第七章后的思考。
上述现象有个名字:宜家效应。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们常常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或者说"敝帚自珍"吧!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应,书中将其归因于以下三点:
1.所有权加持。
2.损失效应。
3.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但依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第二条---损失效应。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效应,指的是人们失去一件东西和得到一件东西所产生的情感波动是不同的,实际上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丢失100元比捡到100 元更难忘。再来说一下所有权方面的问题,所有权其实可以划分为"实所有权"和"虚拟所有权",我们广告里看到某明星代言的螺蛳粉,看到后我们会想象自己已经吃到了它,这时你其实已经默认它归你所有了,只是停留在"虚拟所有权"上,但不论是哪一类所有权,研究表明它们都具备损失效应。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你竟然会为了一个实际上不属于你的东西而伤心!
实际上特性已经被商家们用的十分娴熟了。比如说生活中的"免费试用"和"一个月内无理由退货",都是让你先用着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或者退货,看似最终解释权在你,可最终你却是最后接盘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把你的后顾之忧最小化了,或者说min损失效应。真可谓"流水的商品,铁打的资本"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