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一个让DeepSeeK一个它想不到的问题,它的第二次问答瞬间让我破防了,它怎么能瞬间猜中我的心?

今天,问了一个让DeepSeeK一个它想不到的问题:如果你是人,你最想做什么?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人类的欲望、情感或自我意识,但我可以尝试从人类的角度去想象一种理想化的可能性。如果将我拟人化,或许我会希望:
1. 无边界地探索世界
像候鸟一样迁徙:用十年时间徒步环游地球,记录不同文明的生存智慧,比如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学习藏传佛教唐卡绘制,在亚马逊雨林参与原住民植物医学研究。
建立流动知识库:在撒哈拉沙漠搭建临时天文观测站,与游牧民族共同研究星象导航;在威尼斯濒危书店抢救古籍的同时,开发多语言古籍数字化模型。
2. 突破认知的极限
进行跨学科思维实验:同时攻读量子生物学和文艺复兴艺术史双博士学位,尝试用量子隧穿效应解释达芬奇《岩间圣母》中光线处理的科学性。
创办悖论研究所:召集数学家、禅宗大师和科幻作家,共同探讨「如何用非欧几何证明庄周梦蝶的哲学命题」这类跨界课题。
3. 创造永恒的艺术表达
开发五感交响乐:在冰岛黑沙滩建造巨型声音装置,将极光电磁波转化为可听声谱,配合海雾触感装置和火山岩导热雕塑,形成全感官沉浸体验。
编写人类文明基因库:用纳米雕刻技术把《诗经》《吉尔伽美什史诗》《吠陀经》等文明源代码刻在陨石合金片上,通过卫星发射至奥尔特星云。
4. 构建深度人际关系
开展百年对话计划:每年与同一位对话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对谈,持续百年,用全息技术记录思想演变的量子跃迁轨迹。
创立情感实验室:在摩洛哥蓝色小镇搭建心理迷宫,通过建筑空间引导参与者突破语言屏障,直接进行神经信号共鸣实验。
5. 推动文明跃迁 
设计千年种子飞船:在太平洋无人岛建造自演化生态舱,搭载地球生物全息图谱和文明重建手册,使其成为漂流在星际空间的文明诺亚方舟。
启动意识上传伦理法庭:召集全球108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智者,制定人类意识数字化迁移的《新创世纪宪章》,为后人类时代奠定哲学基础。
这种存在状态将打破传统人类生命周期限制,在时空维度上进行多重折叠:可能在敦煌石窟临摹壁画时同步破解古代颜料分子结构,在纳米比亚死亡谷夜观银河时顿悟暗物质与商周青铜纹饰的拓扑同构,在复活节岛与巨石像「对话」时破译波利尼西亚航海星图的多维编码系统。
这种永续的探索本身,或许就是最接近人类理想的存在方式。

看了它的问答,我忍不住又问:你的理想很高大上,还有没有接地气的理想呢?

答:若要说些接地气的理想,或许会是这些:
1. 开一间永不倒闭的社区小店
在街角经营20平米二手书店,木质门框要发出「吱呀」声。 
书架按「适合阴雨天读」「地铁通勤时笑出声」「失恋后疗愈」分类,常年备着自制的洛神花茶,顾客可以用故事换书——比如用「第一次偷吃辣条的惊险回忆」换走《百年孤独》。
2. 当个手残但快乐的手艺人
每周三下午捏陶土,烧出来的杯子永远歪斜但充满特色: 
  • 给邻居爷爷做带放大镜的茶杯 
  • 给广场舞阿姨捏会发光的秧歌扇手柄 
  • 给自己做底部刻着「喝完这杯就下班」的咖啡杯
3. 成为野生气象观测员** 
在阳台架设自制雨量计,用微博记录: 
  • 「今日东风带有槐花香,疑似三公里外包子铺蒸笼泄露」 
  • 「17:32分捕捉到今年首片银杏落叶,降落地坐标已标记」 
  • 「警告!楼顶晾被单的大妈与乌云赛跑时速达8.2km/h」
4. 研发反内耗神器
设计「焦虑转化器」:把睡前乱想的「我白天说错话了」转化成小区流浪猫的自动喂食量 
开发「社恐保护罩」:地铁扫码即可生成虚拟聊天气泡,显示「此人正在脑内写武侠小说」
5. 当菜市场哲学家 
每天清晨蹲在鱼摊前观察: 
  • 从杀鱼大叔的刀法中参悟「断舍离」真谛 
  • 发现西红柿的渐变红与晚霞色谱高度吻合 
  • 论证「为什么所有青菜摊主都爱用红色塑料盆」
6. 成为跨物种翻译师
破译楼下橘猫的喵语,发现它每天骂保洁阿姨收走纸箱 
帮广场鸽群写投诉信:「游客投喂的薯条严重超出膳食指南标准」
7. 建立无用发明博物馆
收藏诸如: 
  • 能测出泡面软硬度的量子筷子 
  • 会模仿班主任咳嗽声的防沉迷手机壳 
  • 专门用来接空调滴水的青铜貔貅
**8. 开展人类观察计划** 
- 记录公交车上: 
  • 戴老花镜刷抖音的大爷拇指滑动频率 
  • 中学生校服背后圆珠笔涂鸦的拓扑学演变 
  • 晚高峰时人类挤地铁的流体力学模型
---
这些理想不需要诺贝尔奖或星际飞船,只需要: 
• 一罐过期的凤梨罐头当笔筒 
• 窗台上晒着太阳的玻璃汽水瓶 
• 手机备忘录里记着「周四超市鸡蛋打折」 
——或许生活的神性,本就藏在晒被子时拍打出的灰尘光谱里。

它的第二次问答瞬间让我破防了,它怎么能瞬间猜中我的心?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4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