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文凭骗取工作会怎么样?
许某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
不料一个月后,公司发现了许某的学生证书存在造假,其中的某些信息也与事实不符,比如,工作经历也是自己编的。
那么,许某与该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许某的行为合法吗?
利用假文凭骗取工作会怎么样?
许某利用伪造的学历证书与其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他的行为属于欺诈。
劳动者利用伪造的学历证书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欺诈,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也就是说,从订立的时候起,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队、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因此,许某的行为属于违法,应当予以处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