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255)

早已说过,张松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也只是个强记,时间长了也会忘却的。这种博闻强记在世上也是罕见的。
张松明白,杨修叫我背,已说明他中了我的计。我只要背完,就大功告成。对杨修说:“大夫听了。”
杨修从桌上捧起书本,背对张松,打开第一页,从第一个字看起,等张松背。张松从杯中呷了一口水,整一整衣襟,凝神片刻,然后一字一句地、从慢到快地背诵了起来。
杨修一字一句地对照着书本听着,初时还跟着张松的声音看书,后来一张接一张地翻书,看都来不及。
心想,张松的记性倒不错,把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我看也没这么快。曹操啊曹操,你真不要脸,贪他人之功为已有,还要我们熟读。要不是张松知道隐情,天下人都要被你蒙骗了。
杨修一边想,一边翻书,到底张松背得对不对,他也不知道,只是以为能背得这么熟,一定不会有错。
听来很熟,其实很生。因为生与熟并不是以快慢来衡量的。当然,熟能生巧。但象张松这样的人,他的记忆完全要靠连贯来维持,他顺着刚才看到内容按次序从脑子里输送出来,所以要一气呵成。倘然中间略有停顿,思路中断,就很难再回想起来。
有的人虽然对书情很熟,但口舌愚钝,反应又慢,背起来反而要斟字酌句,唯恐混淆。
无多片刻,张松将兵书从头至尾吟诵完毕,长长地吐了口气问道:“德祖,下官可有差错?”
杨修想,张松真是天下奇才,通篇文章竟无一字之差,忙把手中书卷一合,放入袖中,双手一拱:“大夫竟有如此大才,下官佩服!下官感激!请稍坐片刻,下官去去便来。”
张松也不阻挡,暗自高兴。心想,照你这种气色,曹操必定要毁书。张松也站了起来,让他进内堂,自己在厅上闲坐,听候消息。
杨修不知不觉掮了张松的木梢,好象得了宝贝似的,步履冲冲往内堂里去。
一路上还在嘀咕:曹操真是个伪君子,做了这么大的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贵已极,应有尽有,却把人家的东西来为自己树碑立传。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任何假的东西都会被揭穿。
今天来了个西川张松,一语道破天机,此书根本不是你的兵书,而是战国时无名氏才子兵书;下回再来个别国使者,还不知要说出你什么假东西来。让我到里面去讥笑他一番,看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当堂训责别人!
曹操目送杨修走后,稳坐靠椅,思量道:张松此人官小眼界高,竟然把杨修说得退进内堂,实在口齿伶俐。刚才杨修把我的兵书拿了出去,张松看了肯定目瞪口呆,只得从心底里佩服我曹操。这样,我和杨修的面子都可以扳回来了。
正想着,听得外面传来脚步声。
杨修到内堂口,朝里面一看,曹操满脸喜气,现在杨修听了张松的话,已对曹操存有偏见,眼里看起人来,也就把人的形象给歪曲了。明明曹操喜形于色,杨修见了便觉得他是满面奸笑。
杨修想,一个堂堂的丞相,不思为人师表,却沽名钓誉,连一本兵书都要偷。
杨修边走边想,到曹操面前,也不施礼,也不说话,只是望定了曹操尖声怪气地笑:“嘿嘿,嘿……,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