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多了的那五分钟
作者:qtn Writer
微信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
《花样年华》2025版到底值不值得看?
这大概取决于你有多喜欢它,有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它,对它的各种演变有多熟悉,对它的“原始样貌”有没有执念。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你对这个版本的观感。
《花样年华》新增片段
个人来说,我认为《花样年华》这样一部电影看多少遍都不过头,最好每隔两三年就能得到重映或影展放映机会。时间的变迁会影响你从这部杰作中获得的东西,大银幕的维度也会放大那些你在电脑电视屏幕或普通投影上不易察觉或是感触不深的细节。这次重看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周慕云假装道别时苏丽珍用指甲在自己手臂上揿的那一下。在小屏幕上你或许会更留意王家卫此刻用抽帧手法营造的形式感,但在看大银幕版本时,张曼玉的表演却是真真切切地将失去恋人的痛感传递到了观众身体上。这种在银幕内外互通的体感,唯有影院观影才能提供,如果你对它还有迷恋,就一定要找个好影厅体验《花样年华》的重映。
《花样年华》剧照
但如果你想找回第一次看《花样年华》时候的感受,或是对影片在宣发时大肆宣传的00年代段落抱有太多期待,那么你可能会对重映版失望。《花样年华》的面貌早在2019年就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在那年,王家卫大兴土木,对这部电影做出了整容级4K修复,将原版相对自然的色调改为了现在的偏绿色调。
世人对这个修复版的反应不用我赘述,许多影迷认为王家卫剥夺了他们对原片的记忆。当然也有影迷认为王家卫的这次修复其实是在还原影片在2000年上映时原有的胶片味道。个人而言,我没老到足以见证《花样年华》内地首映的地步,但确实足够老以至于在影展上看过《花样年华》的胶片拷贝,它长得和现在这个4K数码修复版一点都不像。
《花样年华》新增片段
但我对这个绿色修复版也不是不能接受。原因之一是片中的不少场景其实是拍摄于泰国,新版绿色色调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强调出了空气中的热带味道,与它的拍摄环境很搭。原因之二就有点搞笑了:有影迷朋友跟我说,王家卫把新版改成绿色是为了与两位主人公被出轨的处境做视觉同步。这个推论某种程度上有合理之处,但大家笑笑就好,不必当真。
《花样年华》剧照
至于被不少人期待的“花样年华2001”段落,完全只是王家卫售后服务性质的片尾彩蛋。这个短片的前史,大家可以在网络文章和王家卫与AI对谈的宣传视频中找到,由梁朝伟和张曼玉出演的两位00年代主人公,与周慕云和苏丽珍也并无实质性关联——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们两人的名字,这是个和《花样年华》完全独立的故事。
《花样年华》新增片段
王家卫自从《堕落天使》后就再也没推出过拍摄当代香港的电影。所以如果你对王家卫在香港回归后对这个城市的唯一一次现时性捕捉感到好奇,“花样年华2001”能满足你的兴趣,但别抱太高期待。与其说这五分钟能让人联想到《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不如说它更适合对标千禧年前后百事可乐与摩托罗拉等品牌的都市题材广告。没抱太多期待的我对这五分钟蛮受用,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影像质感唤起了我的千禧年怀旧病,一方面是因为王家卫电影的BE结局实在太多,猝不及防地看到梁朝伟和张曼玉的角色得到HE结局,我碎成一地的玻璃心都要化了。
《花样年华》新增片段
之前曾有传言称王家卫会把未公开的苏富比拍卖段落、删减片段和《繁花》联动片段剪进新版,我很庆幸这些传言都没成真。王家卫对1960年代香港的上海人社区及其生活方式满怀情感,《花样年华》就是一个完整包裹了这些事物的怀旧世界,他可以为这片“时间胶囊”套上更复古的滤镜,却不会断然引入与其无关的元素来破坏其完整性和封闭性,所以我们这些念旧的影迷也可以放心。
《花样年华》新增片段
本质上讲,这次《花样年华》重映是王家卫又一次拿老本套现的操作,但没关系,他的老本够硬,作为影迷我们愿意买单。我只希望老王的下一次吃老本操作能让影迷得到性价比更高的满足——比如说,像之前的大卫·林奇一样推出限量版影碟,并在其中附上修复过的删减片段?王家卫的素材量自然不是问题,唯一问题大概是对国内影碟市场的顾虑:正版影碟市场差不多已经死了。但看到如今某鱼上一个《花样年华》周边票根和香片都能卖到大几十块钱的局面,我又觉得王家卫大可不必担心。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老墨镜,考虑一下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