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宁:又到了“不信邪,不怕鬼”的危险时刻
姬安宁:又到了“不信邪,不怕鬼”的危险时刻
王毅外长在最近的慕安会上又提到了一个词,叫做中国“不信邪,不怕鬼”,那么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不信邪不怕鬼”这一表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共早期的革命斗争时期,其具体起源如下:
起源背景
• 早在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就写道:“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里的“鬼”指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等反动势力。
•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指导编选了《不怕鬼的故事》一书,通过古代与鬼魅斗智斗勇的故事,鼓励人们坚定信念、敢于斗争。他在该书的序言中明确指出了“鬼”的两种含义:一是指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二是指国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信邪不怕鬼”这一表述逐渐在中共的政治话语中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方式。
•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丰富了“不怕鬼”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
那么,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这个词呢?
第一,中苏快要发生战争的时候;
第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
第三,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
第四,抗美援朝之前。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出现“不信邪,不怕鬼”,就大有深意了,意思就是你美国如果胡来,我就跟你斗到底,但愿特朗普能够听得懂。
我们注意到,其它小国没有这种精神,因此在跟美国的博弈中,往往提前服软,当然这是一种策略,可以让特朗普知难而退。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