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情

湘江流到长沙城北,拐出个弯弯的月亮岛。

老城墙根下的吊脚楼里,总飘着股子呛人的辣香。

这辣味和别处不同,像是把红日头揉碎了撒进锅里,混着江水的潮气,在青石板上滚过几遭。

早年间的湘菜馆子不挂幌子,单看檐下吊的腊肉便知深浅。

油纸蒙的竹簸箕里,整整齐齐码着青红椒。

菜市场里现杀的鳙鱼,鱼头足有小儿面盆大,搁在案板上还翕动着鳃。

厨子使厚背刀剖开,抹上自家腌了三年的剁椒,那红艳艳的辣子掺着豆豉香,能顺着南风飘过两条巷子。

我曾在湘潭遇着位老厨娘,姓张,人唤张婶。她家灶头蹲着七八个青花瓷坛子,封着不同年份的辣椒。

春日头茬的灯笼椒用井盐渍,秋后的朝天椒拿老姜拌,最绝的是坛沿水要用醴陵瓷碗压着,说是能养出琥珀色的辣魂。张婶做剁椒鱼头,定要守着灶眼添松枝,说煤气灶的火太躁,烧不出辣子里的温润。

腊月里到湘西,火塘上悬着的黑铁锅终年不歇。

苗家阿婆取来熏了三冬的腊肉,肥肉早化作琥珀色,瘦肉红得透亮。

切薄片与干豆角同蒸,油珠子在碗底汪成个小月亮。

这般滋味,倒让我想起汪先生写高邮咸鸭蛋——好的吃食总带着土地的脾气。

湖南人吃辣,辣中又分着层次。

永州的血鸭辣得暴烈,常德米粉的辣透着酸鲜,衡阳的剁椒鱼头辣里藏着甜。

最妙是毛氏红烧肉,偏偏要不放酱油,单靠糖色煨出红亮,说是当年有故人畏酱油如虎。

这掌故真假莫辨,倒应了湘菜骨子里的执拗劲。

茶馆里抽水烟袋的老倌子说,早先湖南不产辣椒。

明末番船带来这红果子,先是在浏阳河边的药铺当祛湿方子卖。

谁曾想三百年光景,倒养出个"无椒不成席"的地界。

这话说得在理,你看那青辣椒炒红辣椒,再撒把白辣椒,湖南人吃得额头冒汗,眼里却汪着笑。

暮色染红橘子洲头时,吊脚楼里的灯火次第亮起。

跑堂的托着木盘穿堂而过,新启坛的剁椒香混着腊味,在潮湿的空气里酿出绵长的滋味。

这湘菜的辣,原是把岁月的百般滋味都收进坛里,待启封时,泼辣辣地撞你个满怀。

江风掠过老城墙的砖缝,捎来零散的梆子声。

恍惚间竟分不清那灼喉的辣,是起于舌根,还是来自脚下这片滚烫的土地。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7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