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打工人的品牌溢价许可证

最近在看梁宁老师的《真需求》这本书,在“品牌价值”版块中,梁宁老师给出了一个公式:品牌=一代代产品+公共记忆+时间过滤。就是说,一代代产品持续交付的感知、口碑,它们的故事形成的传播与记忆,累加成为人心中的品牌。

“品牌在本质上一种信息,创造品牌,是来外部的信息在人心中沉淀,成为一个人记忆中的信息。”

而中国是供应链大国,有超强的标品生产力,所谓的白牌产品,就是从产地拿到标品,加上自己的商标,去市场销售。在供给过剩的今天,依靠行业平均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

这和个人成长,个人品牌打造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

当个体价值完成从"成本要素"到"魅力资产"的蜕变,你也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奢侈品牌

继续来看梁宁老师的《真需求》,在“品牌价值”版块,梁宁老师给出了一个关于品牌的公式:品牌=一代代产品+公共记忆+时间过滤。就是说,一代代产品持续交付的感知、口碑,它们的故事形成了传播与记忆,累加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之物。而无形的力量大于有形的力量,品牌的力量在于它在人的内部,是人心中的记忆和情感反应,是一种情感的唤起。

这些关于品牌的讨论,很多都可以借用到个人品牌之中。

比如,你想做出什么样的个人品牌?

是没有差异化的,符合基本功能需求的,没有定价权的,只能拼价格的“白牌”?

还是想做一个除了产品价值,另外还提供保障感,辨识度,情感唤醒的“品牌”?

白牌是什么?

中国是供应链大国,有超强的标品生产能力,会生产出很多所谓的“白牌产品”,从产地拿到标品,加上商标,去市场销售。凌晨一点的直播间,主播举着某顶流的同款瑜伽服呐喊:"原厂原料!价格只需明星同款的1/5!" 也许你的策略是薄利多销,几分钟之内,可以刷到N个直播间,都在买非常相似的产品,同样是很低的价格。这里出现的所谓的牌子其实就是个商标,产品价值就是它的功能价值,练瑜伽时穿的衣服。

所以,价格自然也不会卖高。

这和个人成长领域有很大的相似。

如果你的个人品牌是个白牌,属于标品,竞争力不能自己掌控,同质化严重,最后就剩下压缩成本,拼价格这条路,因为除了价格,用户感受不到你的任何差异化特点。你只是个功能性的存在,像是外卖员、快递员、理发师、保洁阿姨、维修师傅......也许你无需知道他们具体叫什么,因为他们只需为你提供相应的服务。

我们可以拿到品牌溢价的许可证吗?

还是只能卖9.9元?我们可以升级到99元,399元,1999元,19999元吗?

打造独特的内容标签

《2024内容商业趋势报告》显示,具有强辨识度内容标签的个体,抗风险能力是普通从业者的7.2倍。所以,想办法提升内容的辨识度,比如,某外贸员将产品手册改编成《跨境电商黑话辞典》。

举个例子,家政行业的保洁名片上印了“生活动线优化师”、“现代生活作战指挥官”。把清洁流程拆解成三十六计:"声东击西除油"、"擒贼擒王收纳"。开发了《家庭动线SWOT分析》工具包,每月发布量化的错误清洁方法的经济损失。还出了知识付费课程《90分钟闪电收服三室一厅》,提供家政工具组合套装「战术背包」,不但时薪上涨,还有了衍生品服务的收入。

为产品制造出精神刚需,进行情感蒸馏,讲好故事。

比如,某咖啡品牌在包装上印刷“失眠故事”,把速溶咖啡变成了"夜班伴侣",又把加班变成了“成长型陪伴”。完美日记把眼影盘变成"职场新人战甲"。程序员李浩开发"代码禅修课",将BUG修复的过程转化为正念训练。某房产中介制作《买房人情绪心电图》,这些情感上的附加值,提升了产品的溢价能力。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917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